对于一个人而言,哲学家应该属于自己。对一个民族而言,同样如此。所谓哲学的民族性,指的就是属于这个民族特有的哲学。任何一个哲学家,不管他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还是研究西方哲学,或者别的什么哲学,都不能数典忘祖,应该重视自己民族的哲学传统和哲学成就。我自己在这方面最感欠缺。这不仅阻碍我的整体的哲学水平,实际上也妨碍自己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重要性和途径的理解。
▲ 1990年摄于莫斯科红场。左一为李德顺,左二为钟宇人,左三为苏联专家凯列,右一为作者。睹此照片不胜感慨:“问君此刻意若何,长夜无眠且放歌。西风残照红旗落,泉下英灵涕泪多。”
哲学家都是属于一定的民族的成员,生活于作为以共同的地区和文化为纽带的不同的民族共同体之中。哲学是世界观,它离不开自己所生活的世界。人不是在世界之外观察世界,而是处在世界之中来把握世界。因此各个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经济、政治状况、文化传统,显然会极大地影响作为这个民族成员并生活其中的哲学家。生活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业社会的民族对世界的看法,不同于游牧民族的看法,也不同于一个处于以大机器生产为基础的工业社会的民族的看法。很长一段时期,在一些中国人的观念中,中国就是世界。这与疆土辽阔、幅员广大、内陆型社会有关。世界观离不开自己所处的世界。正因为如此,不同民族在整个世界中所处的特殊环境,必然使哲学各具民族特色。东方哲学不同于西方哲学。即使同属东方哲学,中国哲学不同于日本、印度和朝鲜哲学;它们彼此各有特点。即使同是以希腊罗马哲学为源头,同属西方哲学,欧洲大陆哲学不同于英美哲学,而德国古典哲学又具有自己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