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哲学心语

自然与人生

字体:16+-

荀子批评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站在荀子主张“天人相分”、“制天命而用之”的立场看,这个批评是中肯的。的确,庄子在天与人的相互关系上过分向自然倾斜。在庄子看来,人“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似粟米之在大仓”,“似毫末之在马体”。总而言之,人与自然相比,不足道哉。人应该远离人世而回归自然。

▲ 2006年摄于黄山,左一为安徽大学裴德海,中为作者。“二十年前双脚游,当时乌丝今白头。巍峨屹立峰峦美,仁者乐山理易求。”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哲学家应该具有山般的坚定品格,水样的灵活智慧。

在当今生态环境恶化、人类高呼生存危机的时代,庄子似乎比荀子占上风,天人合一比天人相分占上风。这是可以理解的。任何对古代哲学题材的解读都具有时代的特征。但真理过头就会变为盲从。在当代毫无疑问主要倾向是反对破坏自然和对自然的掠夺。但如果由此走向倡导敬畏自然,甚至众生平等的宗教观念,就有点过头。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轻视人而委命自然不见得就是一种正确的观点。

至于回归自然的山林派,在工业时代只不过是浪漫主义者的幻想。其实,一些当今的“隐士”,依然向往别墅、汽车、冰箱,希望生活现代化,但又有一个优美的自然环境。这种山林派的实际内涵是优化自然,而不是像老庄那样回到自然。我想,真正回到自然,自耕自食,自织自衣,过一种原始的简朴生活,是不会有人愿意的。可是这种现代化的生活加上优美的自然环境的可能性,没有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没有现代工业和科技支撑是不可能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式的生活,在当代对穷人而言是不能为,对富人而言是不愿为。即使真的想过过瘾,那也是在度假村中当几天的假隐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