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当彭泽县令,只有八十多天,因为不愿对上司迎来送往,低眉敛容,因而弃职归隐,高风亮节,很是受到人们的赞誉。但我想,如果陶县令没有田园可归怎么办?他虽没有良田千顷,但还是有个退隐之处。人们只要读读他的名篇《归去来兮辞》就很清楚。“童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这种生活自是快意,绝无衣食之虑。进退自如,能官则官,不官则隐。在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做官的大都是地主出身,最不济的也是个小地主,都有负廓之田,因而有业可恃,有退身之处。要不然,不为五斗米折腰,虽愿为也难为也。
资本主义社会的情况又不一样。随着资本主义社会政治制度的确立,各级政府的官员没有人身依附关系,没有人格高低,按制度办事,不存在谁对谁折腰不折腰的问题。所以封建社会通行的那种气节观不存在。当然也会有另一种问题,如任满,如落选,如辞退。他们不为官可以为商、为学,总之,他们有一技之长,可以生存下去。可以这样说,封建社会的官,他的退路,是家中有地;资本主义社会的官,他的退路,是身上有艺。总统任满,可以当教授、当董事长或什么公司的高管之类。
社会主义社会怎么办?在革命胜利后的一段时间内,我们的官员,即各级干部,是以革命为职业的职业革命者。他们没有财产,我们的革命本来就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他们不允许有私有财产,也不可能有财产。即使出身有产阶级家庭的人也早已与原来的家庭划清界限。经过土改和三大改造原来的有产者也已变为无产者。他们的唯一职业就是“做官”即当干部。按规定退休之后也无衣食之虑。这是应该的,这体现了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种制度的一个必然结果,就是干部除了当干部,别无其他生活之途。因为他们既不像封建社会的官员,家里有地;也不像资本主义社会的官员,身上有艺。可以说,他们唯一的长处就是当干部。如果出了问题,例如,犯错误、被开除、被处分之类,一旦离开工作就无法生存,如同鱼离开水一样。这种对职位的依赖性,不会出现主动辞职的问题,更不会出现“不为五斗米折腰”挂冠而去的问题。这种干部制度有我们的优点,即干部对事业的忠诚,但也有我们的问题,即一支不断扩大依靠皇粮的没有专业特长的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