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史学的理论遗产:从过去到现在和未来的传承(第一卷)

历史理论的本质性变革——确立人在历史进程中的中心位置

字体:16+-

一、《春秋》重人事

关于天、人和天人关系的认识,是中国古代人们历史观念中最重要的问题。由于人在历史中的作用是客观存在的,是所有的人都可以观察到的,因此,即使在“天命”观念占据主导地位的年代,也还是经过传说或记载得到一定程度的反映。随着历史的进步、文明的发展,经过漫长的轻天命、重人事的认识阶段,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们逐步走向了自觉地阐说人在历史中的重要位置。这一自觉的认识过程,在先秦、秦汉时期的历史著作中,《春秋》开其端倪,《史记》集其大成。

自春秋时期开始,重人轻天的观念不断发展,《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等书,越来越突出地讲到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当然,这些记载或论述,还只是零星的和初步的。一部史书,不仅在观念上,而且在内容上和形式上,真正确立了人在历史发展中所占有的主要地位,则自《史记》开始。因此,司马迁所提出的“究天人之际”的问题的本质,归根到底是要全面地说明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

值得特别关注的是,孔子《春秋》对司马迁的重大影响。司马迁认为:“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又说:“《春秋》辨是非,故长于治人。”“拨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万物之散聚皆在春秋。”[1]司马迁说《春秋》“王道备,人事浃”[2],所谓“王道”,就是周礼或周礼所规定的社会秩序。“礼”是“秩序”,孔子讲得很清楚。他说:“上好礼,则民易使也。”[3]他又说:“不知礼,无以立也。”[4]“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