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继承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包含着继承,中国古代史学的这个优良传统,是其连续性发展的生机,同时也在一个重要方面反映着中国文明之连续性的发展。
这种继承和创新,反映在史学发展的各个方面。从直观的方面来看,它首先反映在史书内容和形式的发展上,反映在史书文字表述之美学形式的发展上,反映在历史文献的研究和整理上;从深层的含义来看,它也反映出历史观点的进步和史学批评的发展。本文这一部分,仅就史书的内容和形式问题及史学批评问题,简略地阐述继承和创新的统一这一优良传统。
中国古代之有国史,当在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孔子因鲁史而作《春秋》,在内容上参考了周王室和诸侯国之史,故《春秋》大致上反映了春秋时期历史概况。《春秋》按年、月、日记事的体例,当是孔子在继承国史形式上的新发展。《左传》在形式上和断限上都略同于《春秋》,但所记历史内容则大为丰富,并且写出了一些具体、生动的人物,甚至还记述了个别历史事件的始末,扩大了编年体史书记事的容量,这是在继承《春秋》基础上的新创造,是《左传》在记事上对《春秋》的发展。与此同时,《国语》也发展了《尚书》记言的规模。随着历史的进步,以及史官制度和私人撰述的发展,出现了编年体通史的萌芽《竹书纪年》和综合体史书的萌芽《世本》。这是在“百家争鸣”局面下,史家历史视野开阔的反映。这些先秦时期的史书,有的相互间有联系,而大多数则无直接的联系。司马迁以杰出的创新才能,综合先秦史籍和秦及汉初文献,写出了千古“绝唱”的《史记》。《史记》的五种体例,即本纪、表、书、世家、列传,都可以从先秦史籍中找到踪迹,但在各自的成就上,尤其是在综合地反映历史进程上,则是先秦任何一部史书都无法比拟的。继承和创新相结合所造成的史学的巨大发展,在这里表现得极为充分,使人惊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