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史学史纲(第四卷)

二、中国最早的历史典册——《书》、《诗》和国史

字体:16+-

殷商和西周时期的历史记载,除了有大量的甲骨文、金文以外,还有一些更加正式的官文书即王家的训诫、诰誓,以及关于王朝的颂诗。这些,在春秋末年经孔子整理,分别编纂为《书》和《诗》中的《雅》、《颂》。

《书》本书于简册,难以保存,容易散失、错乱,兼之春秋战国时人往往又据旧说拟作,故孔子所整理编订的《书》,至战国时已难以窥其原貌。西汉时期又有今文《尚书》和古文《尚书》的流传;东晋更有人作伪,杜撰所谓“古文《尚书》”25篇,经历代学者考订,断定是伪书。今传今文《尚书》28篇是西汉编订的本子,为先秦时代文献无疑。其中少数为春秋战国时人所作,多数则是殷商、西周时期作品,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如《盘庚》篇记载了商朝中期盘庚迁殷这一重大事件,反映出迁殷的原因、迁殷前后的社会思想状况和商王盘庚迁殷的决心及其对贵族们的反复告诫。《牧誓》篇记载了殷王的暴虐无道和周师的灭殷信念。《金縢》至《立政》诸篇,记载了西周初年武王、周公、成王时期政治统治的巩固和对东部地区的征服与开发。《顾命》篇写了成、康交替时的情况。《文侯之命》记平王东迁后事,当是春秋时人所作。这些记载,反映了殷商、西周时期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的生产发展状况、政治统治状况、意识形态状况,等等。

西周时期的历史记载,在形式上跟《尚书·周书》相仿而又出于西周人之手者,还有《逸周书》中的一些篇章。《逸周书》,原称《周书》。《汉书·艺文志》著录“《周书》七十五篇”,并称它是“周史记”,颜师古注引刘向语说它是“周时诰誓号令也,盖孔子所论百篇之余也”。此虽非确论,但其中一些篇迭为春秋、战国、西汉时人所征引,说明它至少包含着一部分西周时期的作品。现今流传的《逸周书》60篇,大半为西晋孔晁注本(占42篇),余为后人所羼。其中,《世俘解》、《克殷解》、《商誓解》等篇,可信为周初文字,其他多为后人拟作或伪托。《克殷解》具体地写出了牧野之战中帝辛(纣王)的结局,武王进入纣王住所的场面,以及后来举行的“革殷,受天明命”的庆祝大典和采取的封武庚、释箕子、迁九鼎、“振鹿台之钱,散巨桥之粟”、封比干之墓等重大措施。《世俘解》写武王伐纣及其属国的情况、当时俘获和狩猎的情况以及祭祀的情况。这些,是《尚书·周书》中所没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