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西周的建立是划时代的事件。西周时期的物质生产、制度建设、思想成就,对后世都有极深远的影响。文、武、周公被后世视为“圣人”,是同西周的兴盛相关联的。文王奠基,武王灭商,周公对西周的巩固和发展有重大贡献。从《尚书·周书》来看,周公摄政期间及其归政于成王之初,就当时所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而发布的诰文,一方面分析现实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另一方面又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并把二者结合起来,阐述他本人与诰文训诫对象应当采取的正确的做法。
首先,周公结合一些重大政治事务,在发布诰文时强调总结历史经验的重要性。如康叔就封殷地之前,他训诫康叔说:由于文王“明德慎罚”,上天很高兴,“乃大命文王殪戎殷”,代替殷来管理它的臣民。周公说:“予惟不可不监,告汝德之说于罚之行。”[28]我们不能不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我要告诫你怎样施行德政,怎样使用刑罚。周公最后指出:不要丢掉谨慎的作风,记住我的告诫,你和你的后人就能够世世代代地管理好殷的遗民。这是指出了“明德慎罚”是周之所以代殷的重要原因,也是一条重要的历史经验。在分析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强调了“不可不监”的原则。又如,周公归政于成王的那一年,便东行视察洛邑,同时有诰文之作。周公在讲述了营建洛邑的经过后,便讲到了有关总结夏、殷灭亡的教训的问题,指出:“我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29]意思是说,我们不能不以夏为鉴戒,也不能不以殷为鉴戒。……他们不敬重德行,才早早地丧失了从上天那里接受的大命。现在成王承受了上天赐予的大命,我希望大家能够思考夏、殷两朝兴亡的原因,接受它们的教训,继承它们的功绩。周公最后说:希望大家都要有忧患之心,这样我们才能够说,我们接受上天的大命,能够像夏朝那样经历久远的年代,不至于经历像殷朝那样的年代。这里提出的“我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的话,是历史上很有名的论点,反映了西周初年的政治家对历史经验的深刻认识。在周公看来,“天命”不是固定不变的,统治不是一劳永逸的,因此要有忧患之心;有了忧患之心,就能敬德;能够敬德,就能久安,即所谓“受天永命”。这同前面所说“明德慎罚”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