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史学史纲(第四卷)

五、司马迁的史学思想

字体:16+-

司马迁作为中国古代史学的奠基者,不仅在于他具有深刻的历史思想,还在于他具有丰富的史学思想。

司马迁的史学思想之突出的地方,首先,是他的史学发展意识。所谓史学发展意识,它不只是涉及有关史学的某些方面的认识,而且极为看重史学是史学家们不应为之中断的、具有连续性的神圣事业。他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郑重地写道:

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93]

“小子何敢让焉”,这是把“绍明世”、“继《春秋》”的工作同周公、孔子的事业联系起来,还有什么比这更重要的呢?在司马迁看来,“《春秋》辨是非,故长于治人”;“《春秋》以道义”,“拨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万物之散聚皆在《春秋》”。可见,所谓“继《春秋》”,确乎是神圣的事业。司马迁自觉的史学发展意识,可谓鲜明而又强烈,是先秦时期史学中不曾有过的。司马迁的史学发展意识,转化为伟大的史学成果《史记》,作为“一家之言”卓然自立。司马迁说的“成一家之言”,不仅仅是指《史记》说的,而且也是指“史家”说的。战国时期有诸子百家而“史记放绝”,司马迁要改变这种状况,他要使历史撰述也成为一“家”。这在史学发展上,是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情。

其次,是他对史学的社会作用有深刻的认识。他指出:

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未必尽同。帝王者各殊礼而异务,要以成功为统纪,岂可绲乎?[94]

这段话的大意是:现今的人们,认识古人的行事,目的是为了给自己做一面镜子以为借鉴,而不必去完全模仿古人的做法。不同时期的帝王大凡都有各自的礼法制度及重要事务,归根到底都是以获得成功为总的目标,既不可把它们混同起来,更不可以把古今混同起来。这是对于史学之社会作用的极精辟的说明。历史上人们的做法和经验,不可照样搬用;不同时期的人们都是根据自己所面临的问题,为了获得成功而各有不同的做法。人们之所以要考察和认识历史,是为“自镜”,为了有更多的借鉴,增添成功的因素。司马迁一方面肯定历史有“自镜”的价值,另一方面又反对混同古今而模仿历史。他既肯定了史学对于社会的积极作用,又反对把这种作用做庸俗化的理解。两千多年前,司马迁提出的这一认识,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