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华史学志(第五卷)

五、“正史”的创立

字体:16+-

自西汉宣帝时《史记》面世后,渐次为学人所重。除元帝、成帝年间有褚少孙补写《史记》所佚之篇外,两汉之际,续者蜂起,补《史记》所记武帝太初以后史事者,有刘向、刘歆、冯商、卫衡、扬雄、史岑、梁审、肆仁、晋冯、段肃、金丹、冯衍、韦融、萧奋、刘恂等[36],而以班彪最有成绩。班彪“家有赐书,内足于财”[37],“才高而好述作,遂专心史籍之间。……继采前史遗事,傍贯异闻”[38],撰《太史公书》“后篇”。光武帝建武三十年(54年),班彪卒于官,他的未竟之业由其子班固所继承。

班固(32—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后史称他“博贯载籍,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所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39]。其实,班固受家学影响最深。东汉明帝时,班固任兰台令史,参与撰成《世祖本纪》。后来他又撰王莽末年、东汉初年史事,得列传、载记28篇。随后,明帝命其“终成前所著书”,他撰写《汉书》的事业由此被朝廷认可。班固用了20余年时间,至汉章帝建初年间,大致完成全书。其中,《天文志》及诸表由其妹班昭,以及马融续成。

《汉书》包括12篇纪,8篇表,10篇志,70篇传,共100篇(后人为其作注,析为120篇)。《汉书》在编撰上有三个特点。

第一,以西汉皇朝兴衰为断限,突出了皇朝史的特点。班固和他父亲班彪,以五德终始说为依据,反复申言“刘氏承尧之祚,……唐据火德,而汉绍之”[40],“汉绍尧运,以建帝业”[41]。班固明确表示不赞成司马迁《史记》对西汉历史的写法,认为这是把西汉史事“编于百王之末,厕于秦、项之列”而大大贬低了。因此,《汉书》的断限“起元高祖,终于孝平、王莽之诛”,包括西汉一代史事;认为新莽政权的出现只是“遭汉中微”的一个历史插曲,与秦国“同归殊途”。班固又以“书”名汉史,意在仿效《尚书》之义,希望《汉书》对于汉朝来说,也是一种“巍巍乎其有成功,焕乎其有文章也”[42]的关系。这是秦汉大一统以来,皇朝意识不断增强在历史撰述上的突出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