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系列:论语

“里仁为美”

字体:16+-

“里仁为美”,是《论语》第四篇《里仁篇》的第一句:“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意思是,使自己处在“仁”的状态中才是好的、美的;如果不处在“仁”的状态中,怎么能算是聪明呢?这一篇是《论语》中最重要的一篇,较为集中地记载了孔子的仁学思想。另外,第十二篇《颜渊篇》也重点论述了“仁”的问题。“仁”的思想是孔子最重要的思想,“仁”的学说是孔子学说的核心,也是孔子及其弟子毕生追求的最完美的道德境界。据统计,《论语》有58段论述“仁”的问题,提到“仁”的地方共有109处。《论语》对什么是“仁”,“仁”对人的生活、工作、发展及对人的幸福、健康有什么意义和价值,怎样才能使人有仁心仁德、成为一个仁人等问题进行了阐释,赋予“仁”以丰富的内涵。我们每个人,不论是做学问、经商、从政还是干别的营生,也无论是对待苦乐、是非、穷达、贫富,都应该以仁为本,使自己成为真正“大写的人”。

一、《论语》中“仁”的丰富内涵

“仁”这个字,是象形字,是两人鞠躬的形态,表示亲爱、平等的含义。《中庸》记孔子之言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可见,“仁”表示与人相处以相亲为最高原则,即以平等、亲爱的心态面对自己、面对世界、面对他人。在《论语》中,孔子直接、正面回答什么是仁的,有下面若干章句:

“樊迟问仁。子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雍也篇》)孔子回答樊迟问仁的话,意思是:有仁德的人,有困难率先承担,有好处最后享受,这可以算是仁了。这同后代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与我们今天倡导的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意思都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