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系列:论语

至德中庸

字体:16+-

“中庸”这个词,在中国思想史上首次出现,是在《论语》第六篇《雍也篇》中。“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意思是说,中庸作为一种品德,可以说是最高的境界了。当然,做到中庸,非常不容易,一般人缺少这种品德已经很久了。中庸是一种什么品德,为什么得到孔子这样高的评价,又为什么说很不容易做到,以致造成它很长时间的缺失呢?“文革”期间,孔子的中庸之道是被批判得最激烈的思想,说孔子混淆是非,抹杀和调和阶级矛盾。今天看来,显然是非常荒唐、可笑的。中庸的思想,确实非常丰富、深刻,虽然“中庸”这个词,在《论语》中仅出现过一次,但中庸这种思想、精神和处世方法,在《论语》中却多有论述。这些论述在为人处世方面给我们提供了很重要的启示。

一、中庸是孔子思想体系的重要内容

仁是孔子思想的内容,礼是其形式,中庸则是实现仁与礼的方法。中庸是孔子智慧与思想的集中体现,是孔子最先将其发现,并将之确立为一种世界观与方法论的。

二、中庸的含义

中庸就是能够中和之作用;中庸是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中庸是“执其两端”(《子罕篇》)、“允执其中”(《尧曰篇》);中庸是恰当、适度、适中;中庸是一种最佳方案、最佳选择,是帕累托定律。中庸,表现在为人处世上,就是把握好分寸,凡事讲究合适、恰当。要消除对中庸的误解,以为中庸就是保守,排斥竞争。当然,中庸不是静止不变,也不是和稀泥,而是寻求最佳的选择,选择的过程既是整合的过程,也是优胜劣汰的过程。不走极端,保持最佳状态,才是中庸的真正含义。推行中庸的肌理是“物极必反”,也就是凡事走极端、搞绝对化,好就是绝对好,坏就是绝对坏,绝对正确,绝对错误,那是不可能的。中庸极富辩证思想,即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主张对立统一、一分为二,不搞绝对化、片面化,重视“度”,讲究分寸、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