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系列:论语

孔子之乐

字体:16+-

追求快乐,是人之本性。可以说,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追求快乐,即便是清教徒、苦行僧,也是为求来生快乐。只是,快乐有层次高低、时间长短、范围大小之分,追求快乐的方法有正当与不正当之分。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有五个需求层次。每获得一种层次的满足,就有一种层次的快乐;每会享受到一种更高层次的满足,就会有一种更高层次的快乐。马克思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际上是最高层次的快乐。儒教与佛教、基督教相比,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主张积极入世,不讲来世、来生,所以儒家是入世哲学,讲究实际和现实,而不像以往人们所理解的那样,不讲物质利益,主张过苦行僧的生活。相反,与佛教强调苦修、离苦而得乐不同,孔子不主张苦修,而讲究快乐、追求快乐,追求学习的快乐、修道悟道的快乐、生活和工作的快乐。现代人疯狂追求物质利益,财富大大增加,物欲得到了很大满足,好似得到了口腹之乐、肌肤之乐。事实上,很多人心理上并不快乐,他们追求的东西得到了,但却往往失掉了快乐。其实快乐就在你身边,在你的生活中。关键是你是否懂得体会它、把握它、适度地享受它。《论语》中讲孔子之“乐”的内容不少,今天读来,对我们追求快乐人生仍有积极意义。

确实,快乐是时时处处存在的。从不同角度看,可以有各种不同之乐。比如,有君子之乐与小人之乐,或者说有健康、高雅之乐和消极、低俗之乐。在《季氏篇》中,孔子说:“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意思是,以礼乐规范自己为快乐,以称赞他人的好处为快乐,以多交贤德的朋友为快乐,这是有益的快乐;以骄奢**逸为快乐,以游**无度为快乐,以吃吃喝喝为快乐,这是有害的快乐。《论语》中还有:“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子路篇》)意思是,君子和而不同,容易相处共事,但他凡事有自己的原则,不易被取悦,且能根据各人的才能特长用人;小人正好相反,不易合作共事,但却容易被取悦,给一点小恩小惠就能使其快乐,用人时,却十分苛刻。这也是君子之乐与小人之乐的不同之处。孔子追求的是君子之乐,是有极高修养的快乐。而小人之乐“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阳货篇》)。一个人成天患得患失,有何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