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系列:论语

孔子的智慧

字体:16+-

少儿时代总认为,孔子是没落奴隶主阶级的代表,满口之乎者也,令人生厌。研读了《论语》之后,方知孔子其实并不保守、呆板、迂腐,而是充满了智慧,为人处世很务实,他的一些观点,今天看来仍然很有价值,值得借鉴。

一、“以直报怨”

《论语·宪问篇》记载:“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有人问孔子,以德报怨,怎么样?孔子回答说,如果用恩德来回报怨仇,那么用什么来回报别人的恩德呢?应该是用正直、公正来回报怨仇,用恩德来回报恩德。对于如何报德的问题,我们肯定主张力行以德报德。自古就有“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俗语,但凡有一点良知的人,都不会恩将仇报。难的是如何报怨。孔子是主张仁爱的,所以他不会赞成冤冤相报、以牙还牙。孔子认为,这样做只会加深积怨、激化矛盾,冤冤相报何时了?孔子也不赞成“以德报怨”。孔子的处世原则是很务实,又是很明智、很有智慧的,与基督教“你打我的左脸,我便把右脸也让你打”的教义不同,所以提出“以直报怨”。

如何理解“以直报怨”?举个例子来说,在一个单位,有人嫉妒你的才能、人缘,经常到领导那里打小报告,甚至在组织上要提拔你时,捏造事实写匿名信中伤你,企图阻碍领导提拔你。你心里肯定会怨恨、责怪他。如果你是一个品德好、有理智的人,你就不会跟他一般见识,也到领导那里打小报告说他的坏话;如果这样做,那就有损你的人格,又会使人际关系更紧张。你也不能违心地到领导那里说他的好话,这样“以德报怨”,会被认为是非不分、为人虚伪或生性胆怯。正确的做法是:保持一种平和、公正的心态,不因为你得罪、伤害过我,而影响我对你的评价和态度。单位进行民主推荐,我认为你确实适合某个职位,便推荐你,并不因为你伤害过我而故意不推荐你。这应该就是孔子“以直报怨”的意思吧?事实上,做到“以直报怨”并不容易。人是很容易受感情影响的,别人跟你过不去,你难免会有“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想法;但人毕竟又是有良知的,冤冤相报总不是办法,冤家宜解不宜结,还是“以直报怨”比较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