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外出版原著选读

【选文】 笔经

字体:16+-

王羲之

《广志会献》云:“诸郡献兔毫,出鸿都门,惟有赵国毫中用。世人咸[1]云兔毫无优劣,笔手有巧拙。”意谓赵国平原广泽,无杂草木,惟有细草,是以兔肥。肥则毫长而锐,此则良笔也。凡作笔须用秋兔。秋兔者,仲秋取毫也。所以然者,孟秋[2]去夏近,则其毫焦而嫩;季秋[3]去冬近,则其毫脆而秃;惟八月寒暑调和,毫乃中用。其夹脊上有两行毛,此毫尤佳;其胁际扶疏,乃其次耳。采毫竟,以纸裹石灰汁,微火上煮令薄沸,所以去其腻也。先用人发杪数十茎,杂青羊毛并兔毳[4](凡兔毛长而劲者曰毫,短而弱者曰毳),裁令齐平。以麻纸裹柱根令治(用以麻纸者,欲其体实,得水不胀)。次取上毫薄薄布柱上,含柱不见,然后安之。惟须精择,去其倒毛,毛杪[5]合锋令长九分,管修二握[6],须圆正方可。

后世人或为削管,故笔轻重不同,所以笔多偏握者,以一边偏重故也,自不留心加意,无以详其至。此笔成合,蒸之令熟三斗米饭,须以绳穿管,悬之水器上一宿,然后可用。世传钟繇、张芝皆用鼠须笔,锋端劲强有锋芒,余未之信。夫秋兔为用,从心任手,鼠须甚难得,且为用未必能佳,盖好事者之说耳。昔人或以琉璃象牙为笔管,丽饰则有之,然笔须轻便,重则踬[7]矣。近有人以绿沈漆管及镂管见遗,录之多年,斯亦可爱玩,讵[8]必金宝雕琢,然后为贵也。余尝自为笔甚可用,谢安石、庾稚恭[9]每就我求之,靳[10]而不与。

本文节选自《笔经》,(东晋)王羲之著。万安伦、林建君据文渊阁《钦定四库全书》子部《文房四谱》点校。

【导读】

以往关于出版技术的原著文章中,大多涉及印刷、雕刻、排版等技术,把目光过于局限在出版物、出版符号的制作本身,而往往忽略出版符号的书写物:笔的制作技术。其实,制笔技术也是出版技术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笔的诞生与发展促进了手抄复制时代出版符号与出版载体的结合,记载了人类文明的衍生和发展,是非常值得研究和重视的一个出版模块。笔的产生与制作,显示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对于出版业的推动同样功不可没。因此,本次选文特地选取了王羲之的一篇《笔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