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外出版原著选读

【选文】 木活字

字体:16+-

王祯

造活字印书法

伏羲氏画八卦,造契,以代结绳之政,而文籍生焉。黄帝时,苍颉视鸟迹以为篆文,即古文科斗书也;周宣王时,史籀[1]变科斗而为大篆;秦李斯损益之而为小篆;程邈省篆而为隶。由隶而楷,由楷而草,则又汉魏间诸贤变体之作。此书法之大概也。或书之竹,谓之竹简;或书于缣帛,谓之帛书。

厥后文籍浸广,缣贵而简重,不便于用,又为之纸,故字从巾。按:《前汉·皇后纪》已有赫蹄纸。至后汉,蔡伦以木肤、麻头、敝布、鱼网造纸,称为蔡伦纸。而文籍资之以为卷轴,取其易于卷舒,目之曰“卷”。然皆写本,学者艰于传录,故人以藏书为贵。

五代唐明宗长兴二年,宰相冯道、李愚请令判国子监田敏,校正九经,刻板印卖,朝廷从之。锓梓[2]之法,其本于此,因是天下书籍遂广。

然而板木工匠,所费甚多,至有一书字板,功力不及,数载难成,虽有可传之书,人皆惮其工费,不能印造传播后世。有人别生巧技,以铁为印盔界行,内用稀沥青浇满,冷定,取平火上再行煨化,以烧熟瓦字排于行内,作活字印板。为其不便,又有以泥为盔界行,内用薄泥,将烧熟瓦字排之,再入窑内烧为一段,亦可为活字板印之。近世又有铸锡作字,以铁条贯之作行,嵌于盔内界行印书。但上项字样,难于使墨,率多印坏,所以不能久行。

写韵刻字法

先照监韵内可用字数,分为上平、下平、上、去、入五声,各分韵头校勘字样,抄写完备。择能书人取活字样制大小,写出各门字样,糊于板上。命工刊刻,稍留界路,以凭锯截。又有如语助辞“之”“乎”“者”“也”字,及数目字,并寻常可用字样,各分为一门,多刻字数,约有三万余字。写毕,一如前法。今载立号监韵活字板式于后。其余五声韵字,俱要仿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