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建中的反思:重新理解历史唯物主义

五、“从后思索法”与批判的历史哲学

字体:16+-

从历史哲学史上看,批判的历史哲学的产生,标志着西方历史哲学从思辨形态转向分析形态,从近代形态转向现代形态。从总体上看,现代历史哲学注意的中心已不是历史本体论问题,而是历史认识论问题。柯林武德认为,历史哲学就是对历史思维的前提和含义的一种批判性的探讨,其本质就是“反思历史思维”,从而确定历史学努力的界限和特有价值。克罗齐断言:历史哲学就是“有关历史认识论的研究”[43]。研究重心的这一转移完全符合人类认识规律:认识外部世界的任何一种努力一旦持续下去,就会在某一时刻转变为对这种认识活动本身的反思与批判。

因此,批判历史哲学的产生以及历史哲学研究重心的转换,即从历史本体论转移到历史认识论,绝不意味着西方历史哲学的没落,相反,却表明它的成熟,它促使人们自觉地意识到认识能力的相对性,并在这种自我批判的基础上更审慎、更清醒地去认识客观历史。历史本体论如果脱离了历史认识论,其结论必然是独断的、不可靠的。历史本体论的真正确立和发展有赖于历史认识论的探讨和发展。但是,批判的历史哲学是在脱离历史本体论、否定客观历史存在的基础上考察历史认识的内容和结果的。在探讨历史认识论时,批判的历史哲学竟把其前提——客观历史一笔勾销了,结果是犯了一场“演丹麦王子而没有哈姆雷特”的错误。

在批判的历史哲学中,克罗齐的“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观点引人瞩目。按照克罗齐的观点,人们都是从当代出发,并依据当代的知识结构和价值观念认识历史的,所以,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里,有一个很难回避的问题,即如何看待马克思的“从后思索法”和克罗齐的“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