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走进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近三十年史学演讲录(第十卷)

一、史学要求真实之美

字体:16+-

中国史学讲究一个传统,追求真实的历史。20世纪初年,梁启超曾经对传统史学进行无情的批判,说中国史学主要是“二十四史”,而“二十四史”不过是二十四姓的家谱,所记载的都是帝王将相之间的矛盾、斗争,所以是全世界最大的相斫书。这个观点影响非常深远,直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甚至于今天还有一些朋友在重复梁启超的话。梁启超当年要建立一个“新史学”,这个新史学是建立在西方近代进化论这个历史观的基础上。我们应该肯定梁启超在1902年发表的《新史学》,对于推动中国史学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但是他有些结论并不都是正确的,包括说“二十四史”是二十四之家谱。“二十四史”是记载我国连续不断的文明史的记录,说它是最大的相斫书,这个结论是不对的。其实,从主流来看,中国史学是讲求信史的,是强调史学的真实之美的。中国史学讲求信史,坚持真实之美,认为真实的东西才具有美感。从历史学的属性来讲,如果写出来的历史书不是真实的,那还有什么美可言呢。关于信史原则在中国史学上有多种提法,如秉笔直书,信者传信,实事求是,实录等。其中,实事求是,求是是核心;实录,是说写出来的历史具有真实的价值,所谓实录就是把真实的东西记录下来。有的学者提出来,说中国历朝实录曾经不断地修改过,连实录都可以修改,可见中国历史之不可信,这是缺乏对史学深入的了解。我仔细地研究过唐朝的实录,唐朝的实录现在流传下来的只有一部,就是《顺宗实录》,它因为收在韩愈的集子里面而被保存下来了。我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确实有些实录是经过修改的,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说明中国没有信史。实录的修改有多种原因,一种情况是把错误的改成正确的,一种情况是把不该删的删去了。把不该删的删去了,为什么呢?因为有关的记载可能对某个集团不利。中国历史上有宦官集团、官僚集团,这些记载可能对宦官集团不利,宦官天天就在皇帝面前说,某人写的实录有问题,皇帝就让修改了,把它删去了。还有一种情况,包括正史,有的也做过修改,比如,《魏书》。《魏书》里面所写的一些人物传记涉及门阀,门阀世世代代都有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家族的传统非常深。《魏书》写出来以后,有些门阀子弟就说我祖上没有写到这个事,也没写到那个什么事,皇帝就叫史官改一改,改了两三次。像这种情况都是有复杂的原因的,我们不能简单地看待实录和正史的修改。我研究过中国史学上“直笔”和“曲笔”的斗争,“曲笔”不断被揭露,正好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中国史学坚持“直笔”的传统,否则这个“曲笔”怎么会被揭露出来,这就证明了历史上有一个坚持“信史”原则的传统,这个传统是追求历史的真实之美。我们对于中国传统史学的认识要建立在这样的一个基础上。我这些年来接触到种种说法,对传统史学有很多误解。我们应当看到,因为中国历史上史官也好,史学家也好,像黑格尔讲的那样,其数量之多是全世界各个民族所不能比拟的。这样多的史官和史学家写的史书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缺陷,但是不能因此就怀疑我们历朝历代传下来的历史著作的真实性。我这里想举一个例子:顾颉刚先生是疑古派代表人物,他从疑古走向了考信。他在1935年为《二十五史补编》这部书写了一个前言,这样讲:二十五史记载了我们中华民族历史之事实。二十五史的价值在什么地方?它记载了我们中华民族历史之事实,这句话就已经有足够的分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