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走进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近三十年史学演讲录(第十卷)

四、史学的审美要求与史学的学术规范

字体:16+-

在座的学生没有读历史系的,因为东南大学现在还没有设历史系。那么,为什么要讲史学的审美要求与史学的学术规范呢,因为这个问题本身虽然是从具体问题讲起,但它有普遍意义。今天我们学术界在学术规范上确实产生了许多问题,大家读报纸了解一些情况。当然有些事情是个别的,可是一般性的不规范的现象是带有普遍性的。我想,只要我们写论文、写实验报告、写各种文体的文章,都会碰到一个规范问题。史学的审美要求,是严格的、规范的。比如,编年体,按年月日记事,这很规范。纪事本末体同样如此,写事情的始末原委,它本身是有一定的要求的。

中国史书有一种体例叫作史注,我想在这里说几句。这些年来,我们历史学界大大忽略了史注方面,有的上万字的文章,没有注,注什么呢?注你所引用他人成果的出处,等等。在这些方面我们遇到了问题,这应当说是反映了学风上的问题。我在1996年写文章指出来,我们今天有些文章故意隐瞒了学术史上的一些成果,借鉴了别人的成果而不加注释,通篇文字好像都是自己的发现。这样的做法,我们说是不规范的,进一步说是学风不良的表现,再进一步说,有剽窃的嫌疑。这个问题一步一步发展得很严重了。我们讲史学上的审美要求时,注释的规范性,也是使史学具有真实之美的一个可靠的支柱。我们今天要写一篇报告,写一篇论文,在这一方面要特别注意,这对我们端正学风,培养一种优良的学风、严谨的学风,非常重要。

这里我想举一个例子,顾炎武写《日知录》,写了好多年。在写的过程中,他不断地发现所写的一些问题,前人已经写过了,他事先并不知道,事后著书发现前人已经写过了,于是删掉,过一两年,又发现前人写过了的一些问题,又删掉。这样,他的《日知录》写了好多年,也删掉了好多,保留下来的那些见解和论断基本上是他自己提出来的,只有很少量的内容舍不得删,因为毕竟还包含新见解,于是他注明出处,说这个问题前人在什么地方已经谈过,现在我要做进一步的阐述。前几年,我就一直想写一篇文章,叫作《史注的衰落》,但至今没有写,我不知道今后会不会有时间来写。史注的衰落就是我们学风不好的表现之一。在座的诸位是学工学理的,或者也有学文的,希望我们在这方面要严谨严谨再严谨,参考别人的成果要如实地注明出处,引用别人的见解或论断也要详细地注明出处。这样,我们的论著才更有美感,我们的内心世界也能进一步走向美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