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走进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近三十年史学演讲录(第十卷)

二、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的几个特点

字体:16+-

司马迁是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的奠基者,那么谁又是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的总结者呢?我认为,这个总结者就是明末清初的王夫之。

从司马迁(公元前145或公元前135—约前90年)到王夫之(1619—1690年),前后相距约1800年。其间,自司马迁以下,东汉班固、荀悦的史论,两晋陈寿、袁宏的史论,南朝范晔、刘劭的史论,盛唐虞世南、魏徵、朱敬则、唐太宗的史论,中唐杜佑、柳宗元的史论,两宋司马光、范祖禹、孙甫、欧阳修、宋祁、郑樵的史论,元明马端临、李贽的史论,明清之际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的史论等,都各领**,形成了丰富的积累。

从宏观视野来看,中国古代历史理论在其长久的发展过程中,显示出这样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多种存在形式

第一种形式:历史叙述中的历史评论,如“君子曰”“太史公曰”“史臣曰”等。

第二种形式:独立的历史评论专篇,如贾谊《过秦论》、柳宗元《封建论》、欧阳修《正统论》、顾炎武《郡县论》等,都是这方面的名篇。这种独立的历史评论专文,存在于各种文集、总集、文选、奏议、书信、传记中,数量很多,可以发掘的思想、理论空间很大。

第三种形式:历史评论专书,它们更集中地反映了历史理论的面貌。如《盐铁论》《人物志》《帝王略论》《贞观政要》《唐鉴》《唐史论断》《通鉴直解》《读通鉴论》《宋论》《明夷待访录》等。王夫之的《读通鉴论》是这类著作中成就最高的。

(二)深入探索的连续性

这反映在一些基本理论问题上,如天人、古今、兴亡、君主、民族、封建与郡县、正统、地理环境等。同时也反映在一些基本概念上,如时、势、理、道、圣人之意、生民之意等。

(三)“未尝离事而言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