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走进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近三十年史学演讲录(第十卷)

三、史学中的惩恶扬善思想传统——重视人的自我修养

字体:16+-

我们注意到很多朋友对中国史学产生一个误解,认为中国史学就是讲惩恶劝善,或是帮助统治者出主意,其实不那么简单。就以惩恶劝善来说,它具有广泛的意义,最早来自孟子评论孔子作《春秋》,《左传》评价《春秋》,都讲到惩恶劝善。《左传》这部书是战国年间产生的,孔子作《春秋》是春秋末年的事情。《左传》评论《春秋》这部书,说是惩恶劝善,非圣人谁能修之。不是孔子,谁能写得出来。关于历史学的功用,先贤在这方面就说得很多了。在这里我想举一位史学家,即盛唐时期刘知幾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他说:历史已经过去了,很多人也都死去了,为什么我们后人还能知道哪些人是行善的,哪些人是作恶的。因为历代史官不绝,竹帛长存。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应该尊重史学工作者。历史都过去了,不能再重现了,可是我们后人都还知道以往的事情,这是谁的贡献呢?历代史官的贡献,历代史学家的贡献,竹帛长存,史书不断地传下来。尤其在我们中国,是唯一文明不曾中断的国家。文明不曾中断,一个重要的原因要归功于史学家,因为我们中国不仅有不曾中断的文明史,而且有不曾中断的文明史的记录。刘知幾讲,如果作恶的人死去了,后人不知道,行善的人,做了好事的人死去了,后人不知道,这是史官的过错,史学家的失职。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刘知幾的这个思想,他所说的惩恶劝善不是仅仅对统治者来讲的,是对所有人来说的,有普遍意义的。他揭示了一个道理:人们读史书,神交万古,穷览千载,见贤而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读史书是为了了解历史,了解前人的言行,使我们从中受到教育,这就说明了我们为什么要读历史书,要学习历史。前面我讲了,有些朋友对历史学产生些误解,认为历史只是讲过去的事情,和现在没有关系,这是不对的。刘知幾这几句话,永远不会过时。我们通过读历史书,能够接触到许许多多的杰出人物,值得我们学习。我这样说的前提是,绝不排斥对当代杰出人物的学习。我想强调的是,我们通过读历史书,和古人对话,可以看到历史上的善善恶恶,而我们自己从中受到教育,确定我们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准则、人生价值,这怎么能过时呢?我想,有深厚的民族文化修养的人应该如此看待这个问题。[5]由此看来,还是刘知幾说得对:“史之为用,其利甚博。乃生人之急务,为国家之要道。”[6]他概括得非常好:急务,当前之要务;要道,重要的原则和工作。这种惩恶劝善的史学功用,通过大量的历史人物给我们提供借鉴,能够产生一种非常深层次的作用。所以说:“史之为用,其利甚博。”同时,古代的史学家们还提出了这样的认识,强调这样一个准则:富贵而功德不突出者,不应该写到历史中去。反之,贫贱而道德很高尚,做了很多有益事情的人,应当写入历史,使他传之后代。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要把功德作为标准,不要把贵贱和贫富作为标准,这很重要,这也是人文精神吧!尊重人对社会的作用,对社会的价值,而不是以贵贱贫富论人,这非常重要。总的来说,这是强调了尊重人格和人品的一种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