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走进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近三十年史学演讲录(第十卷)

六、中国化不应回避社会形态研究

字体:16+-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一直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进行史学研究和创新,请谈谈在中国史学史研究和历史学的理论研究中,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作用?

瞿林东:老一辈学者包括郭沫若、范文澜、吕振羽、翦伯赞、侯外庐等在马克思主义史学领域做了许多工作。改革开放以来,尹达、刘大年、白寿彝等也多次强调,要重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简单一些理解,就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中国化。因为马克思主义史学是一个世界性的现象,在西方尤其是英国非常突出,目前在国际上,马克思主义史学依然是一个重要的学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从根本上说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即唯物史观来看待中国史学,重新解释历史现象。这个任务非常繁重。第一,中国的史书都有其历史价值,但也有其时代局限性,如何对这些史书及所反映的历史现象进行重新解释是重要的任务之一。第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如存在决定意识、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等,倘使将其与中国历史事实相结合,就有可能写出超越前人的历史著作。在这个问题上,老一辈历史学家已经做了很多工作,现在我们要做的是什么呢?首先还是要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有所了解。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在这个问题上我深有体会。举例来说,关于史学和社会的关系,尤其是和政治的关系,现在很流行一种看法,即史学应远离社会,不应提倡史学为政治所用。我是学史学史出身的,我知道史学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政治的需要。因此,史学与政治的关系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决定了意识形态。史学是意识形态的一部分。从这个观点来说,政治对史学提出一定的要求是合理的。但是,这个合理性是有限度的。对于历史学来说,这个“度”就是不能破坏它的学术品格,最根本的就是不能损害它的真实性。如果损害了这一点,便违背了二者之间的合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