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通过劳动创造了自身,使自己同其他动物区分开来,这是人在物种方面的一次飞跃;人又通过消灭私有制和改造旧的生产关系,自觉地调整生产,使自己摆脱无政府状态,摆脱生存竞争,使自己从动物的生存条件进入到真正人的生存条件,这是一次更大的飞跃。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后期曾经多次阐述过的这个思想,在早期它曾以萌芽的形态存在着。但不同的是后来经过严格科学论证的思想,在早期则带有人本主义的色彩。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运用异化的观点来考察中世纪的历史,认为封建的等级制度使人脱离自己的普遍本质,把人变成直接受本身的规定性所摆布的动物。所以马克思把中世纪说成是“人类史上的动物时期,是人类动物学”[1]。马克思把这个原则运用于德国时,认为当时处在专制制度下的德国是庸人世界,即政治动物世界。在这种制度下,被统治者不是人,而是像繁殖出来的马匹一样,完全成了他们的主人的附属品;而那些被称为主人的人也不是人,他们同被他们奴役的人一样是庸人,他们像动物一样,唯一的希求是生存和繁殖。这正是动物的特征。
正因为专制制度是政治动物世界,因此在这种制度下人们之间的关系不是真正的人与人的关系,而是动物之间的关系,它依靠兽性来维持,而且必然和人性是不相容的。所以马克思说,“专制制度的唯一原则就是轻视人类,使人不成其为人”,“哪里君主制的原则是天经地义的,哪里就根本没有人”[2]。显然,这些并不是对专制制度的实质的科学论述,而是以人的名义进行的道义上的抨击。
马克思尖锐地抨击了当时的资产阶级自由派,他们一方面“宣称要使人成为人”,另一方面又保留专制制度,企图在德国“实现法国大革命所取得的成果”。这是不可能的。当时德国的新皇帝比起他的父亲威廉三世虽然在表面上要自由些,实际上只是以此来掩盖它的专制本质。随着新皇帝实行的一些高压措施,“自由主义肩上的华丽斗篷掉下来了,极其可恶的专制制度已**裸地呈现在全世界的面前”[3]。因此要从政治动物世界过渡到民主的人类世界,必须摧毁旧世界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