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走向历史的深处:马克思的历史观研究

三、对异化问题的新认识。从用异化解释分工到从分工中探求异化

字体:16+-

随着由异化劳动理论过渡到全面确立唯物史观,异化在马克思思想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唯物史观成为马克思分析和研究社会历史的唯一指导原则。只有坚持唯物史观,才能对异化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异化论并不是德国的特产,开始也不是一种抽象的思辨理论,而是作为试图对社会现象的解释而萌发的。从历史上看,它的出现同文艺复兴时开始逐步兴起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有着思想上的血缘关系。新兴资产阶级倡导以人为出发点,把自由、平等、尊严、价值看成人的本性,人的不可剥夺的天赋权利,对以奴役代替自由,特权代替平等,人的权利和尊严遭到践踏的封建制度进行了抨击。但为什么人会丧失自己固有的权利,会丧失人作为人的尊严和本性呢?异化作为一种社会历史观,就是从解答这个“难题”中产生出来的。卢梭虽然没有使用异化这个概念,但他用权力转让说来回答所谓非人性的现实同人性的对立,就包含后来异化理论的萌芽。

作为资产阶级的启蒙思想家,卢梭是一个资产阶级人道主义者。他的社会契约学说同他的人道主义是结合在一起的。卢梭提倡“爱一切的人,甚至爱那些轻视人民的人”,“人,是绝对不能说人类的坏话的”[36];他尖锐抨击封建制度、专制政府“使人类受屈辱,使‘人’这个字丧失了尊严”,是一个“既不公平而又荒谬的政府制度”[37]。在卢梭看来,人本来是自由的、自主的人,可是在当时的社会里,人不仅受整个自然界的支配,而且特别是受同类的支配,失去自由。放弃自由,就是“放弃人类的资格,就是放弃人类的权利”,“这样的一种弃权是不合人性的”[38]。卢梭所要探讨的,正是人为什么会违背自己的本性,“转让”即异化自己的本性呢?他说:“人生来是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这种变化是怎样形成的?我不清楚。什么才能使这种变化成为合法的?我自信能够解答这个问题”[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