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制定的科学纲领,写于1847年12月至1848年1月。它高度凝结了到19世纪40年代末期,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上已经取得的重大成就,其中特别是唯物史观。
恩格斯一再指出,《共产党宣言》中始终贯彻的基本思想是唯物史观。意大利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安东尼奥·拉布里奥拉也强调这一点。他在纪念《共产党宣言》的著名论文中说:“这一著作的中枢、实质和决定性特点完全贯穿着新的历史观。它赋予这一著作以生气,并在这一著作中部分地得到了阐明和发挥。由于有了这一历史观,共产主义不再是一种希望,一种思念,一种回忆,一种猜想,一种出路,它第一次恰当地表现为意识到它的必然性,也就是意识到它是结束或解决当前阶级斗争的办法。”[57]的确,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卓越地应用了唯物史观来研究全部近代历史,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结构。他摒弃了抽象的道德原则、天赋的权利、永恒的理性以及公平、正义、平等之类的永恒真理,从历史本身来阐述历史的规律。《共产党宣言》极其生动地、鲜明地、无可辩驳地显示了唯物史观的科学性和实践性,表明它是唯一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紧紧把握住,每一历史时代的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赖以确立的基础。他从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变化中寻找资产阶级产生和发展的根据,指出:“现代资产阶级本身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的产物,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一系列变革的产物。”[58]
马克思在探求为什么从中世纪的农奴中会产生初期城市的城关居民,又为什么从这个市民等级中发展出最初的资产阶级分子时,始终以经济为主导线索,把它同生产的发展、需求的增加、世界市场的扩大密切结合在一起。现代大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蒸汽和机器代替手工工具,工业中的百万富翁,整批整批产业大军的首领——现代资产者代替原来工业的中间等级,其原因盖出于此。特别值得提出的是,马克思注意到了地理因素的作用。他肯定了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对资本主义在西欧发展的重要意义。但和地理环境决定论不同,马克思不是把地理环境视为既成的,从外面决定社会的因素,而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考察地理因素的作用。美洲和绕过非洲航路的发现之所以可能,之所以能起到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作用,是因为它适应新兴资产阶级开辟新的活动场所的需要。并不是地理条件,而是工业的发展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