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革命问题既是一个历史观问题,又是一个现实的社会问题。可以说,马克思在思想转变过程中一直在探索这个问题。到《共产党宣言》时,马克思已经从新的历史观对社会革命的问题做过原则的论述。例如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已看到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的矛盾;这种矛盾的激化都不免要爆发革命。他还强调,“历史的动力以及宗教、哲学和任何其他理论的动力是革命,而不是批判”。在《哲学的贫困》的结尾,马克思以高昂**的语言论述社会进化和政治变革的关系。至于《共产党宣言》这个伟大的纲领,完全可以说是无产阶级的革命宣言书,它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和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对立的分析,宣告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目的,并制定了无产阶级政党在革命中的策略和措施。但到《共产党宣言》发表为止,马克思并没有亲历过一次革命。真正使马克思有机会从唯物史观高度来检验和发展自己的社会革命论的,正是他亲身参加的1848年革命。恩格斯曾强调这一点。他说:“研究和揭示革命动**和被镇压下去的原因,从历史的观点来看,具有极重要的意义。”[14]
和自然领域相比,社会领域的变化是比较显著的。从人类进入奴隶社会以后,在整个阶级社会中,被压迫者的**和起义、政权的更替和易手,是凭直观都能觉察到的事实,因而人们往往把视线集中在政治斗争领域,把革命仅仅看成是政权的更迭,看成是单纯的政治革命,而不能探索革命的深刻经济根源和全部丰富内涵。马克思突破了这个狭隘眼界。毫无疑问,任何一个革命的最主要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国家政权从一个阶级手里转到另一个阶级手里,是革命首要的基本的标志。但并不是任何政权的易手都能称为革命。真正的政治革命都应该是社会革命。它是特定阶级以夺取政权为中介,破坏旧的生产关系巩固新的生产关系,破坏旧的上层建筑巩固新的上层建筑的政治行动。因此革命是社会的变革,它最深刻的根源存在于社会矛盾自身。波澜壮阔的1848年革命就是这样的革命,但是一次失败的革命。把这次革命的发生归咎于少数人的恶意煽动,或者完全从少数领袖人物的偶然动机、优点、缺点、错误或变节中去寻找失败的原因都是唯心主义的。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从发生革命的国家的总的社会状况和生活条件中,探求革命必然爆发又必然失败的原因,并驳斥了形形色色的唯心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