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走向历史的深处:马克思的历史观研究

(三)自我意识转化为实践力量

字体:16+-

正如把伊壁鸠鲁哲学视为自我意识哲学一样,马克思也把青年黑格尔派看成自我意识的哲学。所以青年黑格尔派同黑格尔哲学的关系,无非是被实现的哲学体系同体现着它的进展的精神承担者,同个别的自我意识的关系。青年黑格尔派反对黑格尔体系,实际上只是实现了这个体系的个别环节,即自我意识。

马克思也强调自我意识,但和鲍威尔不同,他不是回到费希特的主观唯心主义,不是局限于自我意识自身,而是着重自我意识与外界的统一。自我意识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它必然要表现为意志,转向外界。正如马克思所说:“一个本身自由的理论精神变成实践的力量,并且作为一种意志走出阿门塞斯的阴影王国,转而面向那存在于理论精神之外的世俗的现实——这是一条心理学的规律。”[9]马克思这时对实践的理解仍然是客观唯心主义的,把实践看成是理论的,是以观念为根据批判地衡量个别存在和特殊的现实。但是通过实践范畴的中介,建立起自我意识与世俗现实的关系,并提出了世界的哲学化和哲学的世界化的问题,认为哲学正是在世界化即转化为行动的过程中,才能消除自己体系的内在缺陷和错误。由此可见,实践范畴的引入,遏制了把自我意识导向唯意志论的方向,为正确理解主观能动作用开辟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