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以建构论来解读“白马人”的称谓也是有问题的,因为即便白马人内部有打嘎、达布、格惹的不同称谓,再细化还有入吾、兵哥、播日克的叫法,但当地人认为他们之间都是牛布(亲戚)。考察时在平武白马乡厄哩村遇到一位白马人:
……
B:“我是从入贡山嫁过来的。”
W:“你嫁到这么远的地方!”
B:“是有点远,我姨也嫁到这里了。”
W:“你们是怎么认识的?”
B:“我们都是亲戚,过年的时候经常到我们那去看池哥,觉得合适就嫁过来了。”
即便是想象的共同体也需要有前提,“宽松的现实想象条件,一定的历史文化传统基础,精英提供的知识证明,等等,都是想象性建构的前提,族群正是其个体通过既有的知识(文献的、生活经验、耳闻目睹、口述传统,等等)在一定情形下想象出来的共同体”[21]。正如安德森所言,这种想象是有限的,即想象的族群或民族必定有着一定的边界。“民族被想象为有限的,因为即使是最大的民族,就算他们或许涵盖了十亿个活生生的人,他们的边界,纵然是可变的,也还是有限的。没有任何一个民族会把自己想象为等同于人类。”[22]边界是维系族群的关键。
以前白马人一直奉行族内婚,他们可以翻越大山,把女儿从文县嫁到平武,但不与山下的汉人结婚,也不与周围其他族群结婚。婚姻是族群延续的基础,不与外族通婚的文化规则为族群的维系提供了一个基本的边界。“你们怎么知道那边是亲戚?”这个问题一直困惑着我,文县铁楼乡的曹乡长告诉我:“我们的语言是一样的,他们说话我们能听懂,我们说话他们能听懂,相互之间可以通婚,我们的女儿可以嫁到他们那去,他们的女儿也能嫁过来,过年他们也跳池哥,火圈舞这些都是一样的……”虽然这个回答并没有真正解释通我提出的问题,但可以看到语言、婚姻、舞蹈同样成为族群边界的呈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