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第一次来到文县,在文化馆、市政协领导的介绍下结识了几位当地的白马人,在询问来意之后,安排由班保林陪同前往入贡山。班保林是入贡山人,以前是民办小学教师,现在调到县文体局非遗办公室工作,大家喜欢叫他班主任。班主任能够从山上调到县城与文县要把“池哥昼”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今天凡是外边来人参观考察或是拍摄非遗资料,都由班主任承担相应的陪同服务工作,在某种程度上讲,班主任成为外界进入文县白马人村寨的桥梁。到了入贡山,凉飕飕的空气与山下难忍的炎热形成鲜明对比。汽车送我到村口,支书已经等我很久了,他一手拎一个箱子向一个陡坡走去,我跟随支书的脚步,手脚并用地爬过陡坡来到了入贡山。村支书家里也聚集了不少人,原因是这两天村里正在组织硬化路面。休息片刻后,班主任从外边搬来一个箱子,打开后是六个面具,这即是入贡山“池哥昼”的面具。班主任说:“你真有福气,这是一套我们自古传下来的面具,刚刚经过重新裱画才拿回来,要不然这时候是不让拿出来随便看的。”
一、“奇怪”的名称
第一次听到“池哥昼”这个名称就感到十分与众不同,虽然民间很少以“××舞”来命名,像摆手舞、旋鼓舞、打连厢、秧歌这样的名称,有的是整个仪式中把舞蹈的那一部分抽出来加上“舞”字而成为民间舞蹈,有的就是一种活动,还有的以道具命名,而“池哥昼”的名称似乎与这些都不同。“昼”在白马语中是跳舞、舞蹈的意思,“池哥”是汉语对白马语发音的直译。地方史学者曾维益认为,“按其发音译为‘朝格’更加合适,是白马语的面具之意,有男女之分公母之别”[4]。入贡山的班运翔也认为:“朝格是白马语,意即变幻男神(包括朝姆即变幻女神、巴面具等)或面具。”[5]但值得注意的是,白马人并不是把所有的面具都称为池哥,如“麻昼”中的动物面具就不这样叫,但其中也有被称为“池哥”的面具,由此可以推测,“池哥”更多的是指面具中的人物,而非面具本身。“池哥昼”即“池哥在跳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