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族群·身体·表征:当代白马人的舞蹈言说

第六章 舞蹈中的认同与表征

字体:16+-

丰富多样的村寨舞蹈与阐释,汇聚成白马人的集体意义;舞蹈承载着族群文化的特色,言说出白马人的集体形象。

——田野手记

从上文的考察与分析可以看到,舞蹈以动态的方式承载着族群的集体记忆,体现着当地人的集体观念,无论是“火圈舞”的舞步与调度,还是“池哥昼”中的扮演与程序,再或是“麻昼”中的角色与动作,都是文县白马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和艰苦的生存条件下传承与坚守的生活方式,以手舞足蹈的动态形象体现着当地人的“意义系统”和“情感模式”。其实我们今天所称的白马人指的是“那些讲同一种语言,而且在其他方面拥有共同的文化,并把自己看成与类似的人们的聚合体有显著区别的人群”[1],他们有自己的领地,其内部分为许多部落。如20世纪50年代以前平武的白马人分为四个部落,黄羊部落、白熊部落、雅虎部落、泗尔部落,新中国成立后分为不同的村寨;文县的白马人分受两个土司管辖,改土归流后划分在不同的乡。无论是过去还是今天他们并没有一个独立的政治中心,因此有时也形成松散的联盟。正是在这一基础上,体现着白马人文化意义的舞蹈在各村寨的组织与实践中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与风格。本章在前两章的基础上,进一步从族群边界与文化认同的角度来阐释白马人的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