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美育效应

4.8 团体音乐审美欣赏对大学生抑郁症状的影响

字体:16+-

4.8.1 引言

大学生作为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发群体,抑郁障碍是最为常见的问题之一[1]。大学生的抑郁障碍表现为抑郁情绪、抑郁症状和抑郁性神经症三种类型[2],反映了个体抑郁的不同水平层次。由于抑郁症状的个体感受较抑郁情绪更确切,对抑郁症的早期识别和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帮助大学生正确对待和合理改善其抑郁症状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工作者共同关注的课题。所谓抑郁症状(Depressive Symptoms)是指个体体验到的悲哀情绪,主观的负性情绪体验是其核心成分,具有许多身心不适症状,并伴有社会性发展不良等特点[3]。将负性情感体验转化为正性情感体验是改善抑郁症状的关键,重视情感体验渗透在抑郁症状的干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4]。

音乐作为一种与人的情感体验联系最紧密的艺术形式,正是通过自身独特的方式对人的身心产生着巨大的影响[5]。音乐的意义既来自对客体声音特征的模仿和对某种特定心情的营造,也来自音乐之外的联想,以及音乐中时而紧张有力、时而轻快放松的节奏所激发的情感响应[6],可利用此效应来积极调适人的情绪问题,促进个体身心健康的健全发展。由于大学生群体具有较扎实的综合知识基础、较强的理解领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音乐较为热衷,接触较频繁,也较容易接受和理解音乐。因此,利用音乐的审美心理效应为大学生抑郁症状的干预提供了新的思路。已有研究中,以音乐作为干预手段的实施方式有欣赏、演奏和创作等形式。音乐欣赏作为人类长期演化形成的行为[7],最具移情和顿悟效应,在具体的实施中效果最好[8]。故本研究尝试利用音乐审美欣赏(Music Aesthetic Appreciation),强调作为审美主体的欣赏者从审美而非技术或实用的角度去欣赏音乐并进入音乐审美心理的范畴,通过对音乐美进行更准确化、更心理化和更深层次的认识理解和情感体验,进而弱化负性情感体验,诱发获得正性情感体验,达到改善抑郁症状、保持身心和谐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