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哲学家罗素曾说:“选择职业是人生大事,因为职业决定一个人的未来,选择职业就是选择将来的自己。”那么,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职业生涯发展理论为我们提供了相关的理论指导。
2.2.1 帕森斯的特质因素理论
特质因素理论是最早的职业辅导理论,是美国著名的职业指导先驱弗兰克·帕森斯(F.Parsons)于1909年出版的《选择职业》(Choosing a Vocation)一书中提出的理论。他认为,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格模式,每种人格模式的个体都有其相适应的职业类型。个体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涉及三个主要因素:
①所谓“特质”,是指个人的人格特征,包括兴趣、人格、价值观以及能力倾向等,这些都可以通过心理测量工作来测量。
②所谓“因素”,是指在工作上要取得成功所必须具备的条件或资格,这需要对工作环境及其性质进行了解。
③人职匹配,个人在了解自己的特点和职业要求的基础上,尽量做到以上两者之间的匹配,使个人选择一项既适合自己特性又有可能获得的职业。
这一理论受到广泛的重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人们的职业选择提供了最基本的指导原则——人职匹配原则。当然该理论模式也存在着不足,它只强调了个人特质和工作要相互匹配,忽视了社会因素对职业选择的影响和制约作用,并且也忽略了个人和职业都是出于不断变化发展的环境中这一基本事实。
(帕森斯的特质因素理论又称帕森斯的人职匹配理论,特质因素论是最早的职业辅导理论,他提出人与职业相匹配是职业选择的焦点。)
2.2.2 霍兰德的类型论
案例导入
约翰·亨利·霍兰德(John Henry Holland,1929— ),复杂理论和非线性科学的先驱,遗传算法之父,又译为“约翰·霍尔兰” 。约翰·霍兰德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心理学教授,美国著名的职业指导专家, 主要研究领域为复杂自适应系统、认知过程的计算机模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