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民航概论

第四节 空港的发展和规划

字体:16+-

一、空港的容量

空港的容量是指空港在给定的时间中能处理的交通量,可用飞机的起降架次或旅客的流量来衡量。容量有名义容量和实际容量之分,名义容量是指不考虑飞机的延误,即飞机一架接一架地起飞或降落,单位时间所能允许的起降次数;实际容量指的是在规定出飞机由于空港条件而延误的时间限制后,空港所能允许的运行架次。

如果允许航班延误的时间越长,空港能处理的实际容量就越高,如果允许延误时间无限长,实际容量就会接近名义容量。但实际工作中所允许的延误时间有一定限制,实际容量和名义容量的差距就较大。名义容量是就空港性能而言所能达到的最大容量,实际上除了抢险救灾或军事行动,机场不会处理这么大密度的航班量。

小贴士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民航、空军、陆军航空兵出动了大量飞机参加救援行动。其中部队出动飞机4560架次,民航业调集了30架直升机和大量的运输机参加了救援。救灾期间,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每天保障和抗震救灾相关的急救飞行航班在100架次以上,使得双流机场的航班往来架次从原来的每天500架次,达到每天600架次的历史最高纪录。

二、影响容量和延误的因素

影响容量和延误的因素在不同时期、不同时间是在变化的,主要的影响因素有5类:

(一)飞行场地的性能

跑道、滑行道、机坪等的停放和通过飞机的能力,对空港的容量影响较大,如首都国际机场新增了第三跑道和航站楼后,空港的容量大大增加,旅客容量由原来的2 700万人次提高到6 800万人次,如果一个城市有多个机场,容量也会大幅度增加。但飞行场地性能所决定的空港容量,在一段时间内是相对固定的。

(二)空港空域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