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航的初创时期(1919—1937年)
早在1914年1月1日,美国就在佛罗里达州的圣彼得堡开辟了世界上第一条定期民用航线,将刚发明十个年头的飞机用于民用领域。这条定期航线航程只有35千米,所用的飞机也只能搭载一名旅客,飞机此时也仅仅是在飞艇作为航空运输主力的时代的一支小小插曲,还算不上民航的开始。
也就在这一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飞机因其独特的性能很快就被应用到战争中,参战国大量制造并使用飞机,4年战争期间,共制造了十多万架飞机。战争的需要让刚刚准备起步的民用航空事业中断下来,但却让飞机的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也使飞机制造技术上升到了一个新台阶。战争结束后,遗留下来大量的飞机和机场,这些数量庞大的飞机、机场推动着飞机进入民航运输的舞台。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航空较发达的欧洲各国政府的支持下,民用航空在欧洲开始起步。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法国政府草拟了一份《航空公约》,这份公约被写进了《巴黎和约》,得到了许多国家的支持,有38个国家签署了这份公约,后来该公约被称作《巴黎公约》,是世界上第一部国际间的航空法。有了《巴黎公约》,民用航空的起步阶段就有了法律的约束和受到法律的保障了。
1919年年初,德国在欧洲国家中首先开辟了国内航线从事民航运输,同年8月,英、法两国也开通了定期航线,随后欧洲的一些航空公司自发联合,组建了旨在促进国际航空运输发展和方便乘客的非政府组织——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并很快在欧洲建立起了联系各国的航空网,真正意义上的民用航空从这一年才算开始。
随后,民用航空航线网络迅速从欧洲扩展到了北美、亚洲、非洲,最后发展到全球各地,中国也于1920年5月8日开通了北京和天津之间的第一条国内航线。然而这段时期的民航运输,几乎都是亏本,靠政府和其他机构的补贴维持着,其政治和军事意义远大于经济意义。直到美国道格拉斯飞行器公司1935年制造的DC-3飞机的出现才扭转这一局面,使飞机通过航空运输也能赚钱,DC-3飞机也因此获得了“第一种能赚钱的飞机”的美名(见图1-20)。1937年巨型飞艇“兴登堡”号失事,使飞艇退出了航空运输舞台,市场份额让飞机独揽,促进了DC-3运输机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