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甲骨文随着殷亡而消逝,金文起而代之,成为周代书体的主流。据考察,商代铜器上便刻有近似图画之金文,其后继续演进,至商末之金文亦与甲骨文一致。此种金文至周代而鼎盛,续延至秦汉。但商代器物和铭文皆少,秦汉已至末流,所以金文的主流还是两周。
殷商时期青铜器铭文中的文字往往较少,通常只有一到两个字,且多与某些图文并在一起,结体诡奇,组成如族徽一样的图案,多数都隐藏在器物的内壁或底部等隐蔽而不易发现的地方,表明它在青铜器中并不负担主要的功能,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殷商中期至晚期。如《商杞妇鼎铭》《司母戊鼎铭》《妇好方鼎》。到商晚时期,青铜器上的铭文字数才逐渐多起来,但大多不过是几十字,长篇的铭文仍然很少见到。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时期的青铜器铭文所反映的内容仅限于祭祖铭功,而远远没有达到甲骨文那种居于意识形态中心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的普泛程度,如《小臣俞尊器铭》《二祀邲其卣器铭》。从书法风格上讲,商代的文字发展是甲骨文与商代金文并行发展的时期。从文字使用的角度讲,它们实质上是同一个体系的,只是承载它们的载体不同,甲骨文是在龟甲或牛骨上用刀刻写出来的,这一时期的青铜器铭文是铸造而成的。由于它们制成的工艺不一样,所以表现出来的视觉效果也有所不同。从书法艺术的角度看,浇铸在青铜器上的铭文,给人的感受是更加庄重、厚实,也更为古朴典雅。金文书法作品尽管都是铸造而成的,但仍然表现出了强烈的书写性,用笔自然天成,线条变化丰富;结构上,商代的金文书法作品大多反映出与甲骨文相近的特点,反映出商代金文书法与甲骨文书法并行使用的时代特征;章法多紧凑紧密,而有行无列,自然洒落一如甲骨文。同时,商代的铸造水平也为金文书法的表现提供了可靠的保证。这一时期的金文书法作品,较之于西周时期的作品而言,所表现出的风格是非常自由且富于变化的,反映出丰富和奇肆的时代特征。但这个时期先民的心理状态反映在对文字的制作上,也许应该是更加自由而少些约束,这点在甲骨文刻写风格上,也有充分地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