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朝至开元、天宝年间,进入了经济发达、文化昌盛的鼎盛时期。和初唐相比,书法不仅表现在楷书和行草,包括隶书、篆书、章草在内的各种书体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出现了隶书“四大家”韩择木、李潮、蔡有邻、史惟则等;篆书有李阳冰等;而“唐草三杰”——贺知章、张旭和怀素是这个时期草书的代表人物;行书上取得最大成就的有李邕、苏灵芝、吴通微等人。而这一时期书法成绩最为卓越,最能体现中唐风貌的首推颜真卿。
颜真卿《颜勤礼碑》《祭侄文稿》
图8-8 颜真卿《颜勤礼碑》
颜真卿(708—784),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为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颜真卿为琅玡颜氏后裔,为儒学世家,家学渊博,五世祖颜师古是北齐著名学者。颜真卿曾为平原太守,人称颜平原。安史之乱,颜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又世称颜鲁公。代宗时李希烈叛,宰相卢杞唆使皇帝使真卿往劝谕,为李希烈所留,忠贞不屈,后为李希烈缢杀。他秉性正直,以义烈名于时,被后世众多书家誉为“字如其人”的代表人物。其楷书代表作品有《东方朔画赞碑》《麻姑仙坛记》《大唐中兴颂》《颜氏家庙碑》《颜勤礼碑》等;行书代表作品有著名的“三稿”——《祭伯父文稿》《祭侄文稿》《争座位稿》以及《刘中使帖》等。
《颜勤礼碑》,全称《唐故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长史护军颜君神道碑》,大历十四年(779)立,是颜真卿71岁时为其曾祖父颜勤礼撰文并书的神道碑。四面刻字,碑阳19行,碑阴20行,每行38字,碑侧有5行,行37字,计1667字。1992年10月在西安旧藩库堂后(今西安市社会路)出土,现藏于陕西省博物馆碑林。此碑是颜真卿60岁时所作,是颜真卿楷书个人风格成熟期的作品。此碑以篆书笔法作楷,点画横细竖粗,竖画尤为饱满。单字结构四角撑满,结构原理类似于汉代印章,从某些方面反应了大唐的鼎盛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