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剑峰
陶行知先生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热爱祖国,心系人民,自1917年回国后便积极探索改造中国旧传统教育的途径,积极推行乡村教育、平民教育,希望通过教育来提高国民素质。“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陶行知先生积极推行“普及教育”,并于1932年在上海创办“山海工学团”,倡导小先生制。1935年陶行知先生又组织了流动学校国难教育社“新安旅行团”继续坚持普及教育,通过教育来救国。陶行知先生总结了他推行平民教育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了普及教育的思想。
让全中国的穷苦百姓能接受教育是陶行知先生一生的心愿。陶行知毕其一生都在进行大众教育、平民教育的教育实践。1923年8月,先生辞去东南大学教职,为“平民教育”运动积极提倡,四处奔走。事实上,在从美国归来的那一刻起,陶行知就立下了“要使全国人民都有受教育的机会”的宏愿,明确提出“平等教育”的概念。先生说:“少爷小姐有的是钱,大可以为读书而读书,这叫做小众教育,而人民需要的是大众教育,为生活的教育。”“要想普及教育,就必须使平民教育下乡。开展乡村教育绝非易事,它需要一批有志之士全心全意为之奋斗。”“我们已经下定了决心,要筹募一百万元基金,征集一百万位同志,提倡一百万所学校,改造一百万个乡村。”1923年6月,陶行知与同是从美国学成归国、倡导平民教育的晏阳初以及其他一些人在上海组织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陶行知亲自编写《平民千字课》的教材来代替《三字经》《百家姓》等旧式识字课本,因为此时他认为“平民教育是改造社会环境的一个重要方法”,平民教育“可以推定国家命运”,要“用四通八达的教育来创造一个四通八达的社会”。在南京、安庆、北京、南昌等地都留下了陶行知的足迹,他在那里创办平民读书处和平民夜校。陶行知还把教育的对象扩大到贫困的农村,他鼓励暑期留校的同学们每晚教邻近的平民识字,把文化知识普及给劳苦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