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全称巴西联邦共和国,位于南美洲东南部。巴西原为葡萄牙殖民地,1822年宣布独立。由于有着长期的殖民历史,巴西人种十分复杂,约有55%的居民为白种人,近40%为混血种人,文化多元。巴西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十分不平衡,导致教育发展也十分不均衡。如东南部经济最发达的圣保罗,10岁以上人口中94%的能读写,而东北部的阿拉格阿斯(Alagoas)仅有68%。巴西的学前教育也反映了多元文化,各地区发展极不平衡。
(一)巴西学前教育历史沿革
1.学前教育的开拓时代(1896~1973年)
巴西的第一所幼儿园于1896年在圣保罗建立的。同年,幼师培训也开始进行。1896-1921年,在里约热内卢设立了下列3个机构:(1)巴西儿童保护和救助机构,它的任务主要是争取有关儿童保护方面的立法,并开设和管理产妇医院、日托中心和幼儿园。但因为受到资源不足的限制,诸多项目并未展开。(2)坎普斯萨利司斯幼儿园,它建立于1909年,是当时一所比较典型的幼儿园。(3)巴西儿童部,主要发布与巴西儿童境况有关的信息。
在20世纪30年代工业化广泛开展以前,大多数巴西儿童没有接受任何形式的学前教育。1932年,公共教育部的相关官员在颁布的报告里并没有提到学前教育。1933年,巴西学前教育机构有421所,接受教育的儿童有25582名,教师有837名。1935年,在圣保罗仅有3所公立的儿童中心,全部设在工厂密集地区。
1940年以后,巴西政府开始直接介入学前教育事业。1940年,巴西国家儿童部设立。它隶属于教育部,学前教育开始成为公共教育的组成部分。儿童部一直致力于协调与孕期、儿童期和青年期有关的活动,还开展保育、营养、预防接种和保健。1970年,它的各项职能为巴西母亲——儿童保护协调组织(Coordination of Mother-Child Protection)接替,1973被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