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背景
18世纪60年代,英国率先开始了以蒸汽机的诞生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到19世纪30~40年代,各主要工业部门都采用了机器,大机器生产在纺织工业中已取得主导地位,生产力得到了巨大发展。
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变革,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劳资双方斗争拉开序幕。资产阶级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从劳动人民身上榨取剩余价值。工业革命每向前推进一步,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所遭受的剥削和苦难就加重一层。企业主无止境地追求利润,使低工资的女工和童工急剧增加。幼儿及幼儿教育问题日趋严重,引起各界人士的瞩目。首先,是幼儿的安全和健康问题。由于父母早出晚归,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自己的孩子,加之生活极端贫困,劳动阶级的幼小子女普遍得不到必需的营养。由于这两种原因,导致婴幼儿的大量死亡。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中曾用具体的数字揭露了一些触目惊心的事实:“像曼彻斯特这个地方……工人的孩子有57%以上不到5岁就死掉”。[1]在其他工业城市,每1万人死亡者中5岁以下者,利兹市占5286人,普雷斯顿占947人。“死亡数字之所以这样高,主要是由于工人阶级的幼儿的死亡率高。”[2]其次,工业技术的变革迫切要求劳动者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让童工接受一定的教育培训也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所以将初等教育的内容提早到幼儿阶段成为19世纪上半期英国幼儿学校教育内容的基本特征。再次,父母长时间工作,使幼小子女处于无人管教的状况,受到坏人的引诱,道德堕落,也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出于对这些社会问题的同情,19世纪初,一些慈善家,如欧文、怀尔德斯平等热心人士以及教会人士着手建立幼儿学校,以保护和教育贫困儿童。从1840年开始,国家也开始对幼儿实行国库补助政策,通过对师范学校进行检查和教员考试,以及视学官对幼儿学校的检查,使幼儿教育逐渐纳入国家教育制度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