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的后三十年,随着无产阶级的产生、发展和队伍的不断壮大,以巴黎公社文学为代表的无产阶级文学开始兴起,并建立起马克思主义的文学理论。早期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评论的出现使无产阶级文学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诗歌作为巴黎公社文学的主要形式,在无产阶级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最具代表性的是《国际歌》的作者欧仁·鲍狄埃。无产阶级诗歌在20世纪的杰出代表则是苏联优秀的无产阶级诗人马雅可夫斯基。
(一)鲍狄埃的创作
鲍狄埃(1816—1887年)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爱戴的杰出诗人。他出身于法国巴黎一个贫寒的工人家庭,13岁当徒工,后来又当过绘制图样的技工,一生过着贫困的生活。1830年巴黎爆发反对波旁王朝统治的斗争,14岁的鲍狄埃受此激励写下了《自由万岁》,开始了诗歌的创作生涯。1848年他参加了二月革命,继续用手中的笔谱写战斗的诗篇,在《人民》一诗中表达了“不自由,毋宁死”的决心。此后一直到巴黎公社成立,鲍狄埃的诗歌如同一面镜子,全面地反映了法国人民尤其是工人阶级对抗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历次斗争;如同一面旗帜,引导着战斗的队伍为法兰西的崛起和人民的解放而坚决斗争。巴黎公社起义失败后,他写下了著名的《国际歌》,之后开始了他长达九年的流亡生活,并继续参与共产国际的领导工作。1887年11月鲍狄埃病逝于巴黎,成千上万的人高举着红旗,高呼着“鲍狄埃万岁”为诗人送行。他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对此列宁有着极为精辟的概括,称他为“用歌作为工具的宣传家”,因此他受到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尊重和敬仰。
《国际歌》是鲍狄埃最重要的代表作,也是知名度最高的一首诗歌,它创作于巴黎公社起义失败后的1871年6月。《国际歌》艺术地总结了巴黎公社斗争的经验教训,精辟地概括了社会主义学说的基本内容,提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任务、斗争目标,表现了无产阶级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号召无产阶级为实现共产主义的明天继续团结战斗,有力地反击了当时的资产阶级白色恐怖。整首诗音律整齐,结构完美,语言生动,有力地表达了最先进的无产阶级思想,充满了无产阶级的革命豪情和英雄主义,成为鼓舞全世界无产阶级前进的冲锋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