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先秦时期诗歌欣赏
(一)《诗经》一首
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①,白露为霜。所谓伊人②,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③,道阻且长。溯游从之④,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⑤,白露未晞⑥,所谓伊人,在水之湄⑦。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⑧。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⑨。
蒹葭采采⑩,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11)。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12)。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13)。
注释:
①蒹葭:音“间加”,此指芦苇。蒹:荻苇;葭:芦苇。苍苍:茂盛的样子。
②伊:指示代词,可译作“此”或“彼”。伊人,即那个人,多用于女子代称。
③溯洄:逆流而上。从:跟随,这里指追寻。
④溯游:顺流而下。
⑤凄凄:通“萋萋”,草木茂盛。
⑥晞:音“希”,干,晒干。
⑦湄:音“眉”,岸边,水草交接的地方。
⑧跻:音“机”,升,登高。这里指道路坎坷难以攀登。
⑨坻:音“池”,水中的小沙洲或小块陆地。
⑩采采:众多,繁盛。
(11)涘:音“四”,水边。
(12)右:指道路迂回曲折。
(13)沚:音“止”,水中沙滩。
【欣赏指南】
“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基本表现方法。在《毛诗·大序》中,它们与“风、雅、颂”并列,被称为诗之“六义”。但“赋、比、兴”具体应该怎样解释,历代学者众说纷纭。如果我们只就“赋、比、兴”这三个字最简单、最基本的意义来解释,则比较一致的意见是:“赋”有铺叙之意,是把所欲叙写的事物加以直接叙述的一种表达方法;“比”有拟喻之意,是把所欲叙写之事物借比为另一事物来加以描述的一种表达方法;“兴”有感发兴起之意,是因某一事物的触发而引出所欲叙写之事物的一种表达方法。当我们把这三种表达方法总结一下就会发现,它们实际上都表明了诗歌中情意与形象之间互相引发、互相结合的几种最基本的关系和作用。所以“赋、比、兴”事实上是中国最古老的诗论,是古人对诗歌中的感发作用及其性质的一种最早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