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是一种内涵丰富的文学体裁。它的内容几乎囊括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只是我们欣赏小说的一个方面,而语言、情节、风格等方面是小说的形式。以何种形式来表现它的内容也是小说欣赏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小说的欣赏来说也是多层面、多角度的。由于主体的不同,小说的欣赏受主观因素的影响比较大。所以,欣赏小说是没有一定之规的。
就一般欣赏而言,有以下三个方面需要特别注意。
(一)了解小说的写作背景
了解小说写作的背景包括时代背景和社会背景,还要了解作者以及作者写作该作品时的精神思想状态,从而正确掌握作品的思想内容。比如我们以《聊斋志异·念秧》为例。骗术自古有之。在《秦律》中能找到相关的法律,魏晋时期的《世说新语》中就有比较完整的记录,在《唐律》中则规定了诈欺官私财产、诈为官私文书、诈疗疾病取财、诈除去死免官户奴婢四种诈骗财物的行为。早期的骗术较少发生于经济犯罪领域中,更多地发生于政治、军事、外交等非经济生活领域。而以诈取钱财为目的的骗术在明代才被大量记录下来。了解相关历史不难发现其中原委。明代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土地买卖也变得日益频繁起来。在这种环境下,当时的皇室、宦官、勋爵、外戚及官僚等达官贵人凭借特权大肆吞并农民的土地,兴建各自的庄园。再加上徭役和赋税,越来越多的人流离失所。明代的人口脱离土地的情况比较严重,人口呈现出流动性强,城市人口构成复杂的特点。流民的增加一方面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促进了商业、手工业、服务业等行业的发展,对明代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中国的资产阶级萌芽即始于明代;而另一方面流民也成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经济的发展使得货币的使用更为频繁、复杂。银有重量、成色之分,钱有大小、好坏之别,私铸公行,假银流于市,银钱名目繁多,通行混乱不堪。当时有记录的制作假银的方法就有数十种,还有纸币甚至外币也流通于经济活动中。货币是反映社会经济的一面镜子。如此繁多的货币名目和复杂的流通状况说明当时没有完善成熟的经济运行机制,以取财为目的的经济诈骗活动也自然较之以往各个朝代频繁起来。明代出现了大量以记录各种骗术为主要内容的故事。到了清代经济诈骗并没有得到改变反而更加猖獗和隐蔽。《念秧》就是反映这一题材的小说。同时代的相关题材的故事我们在《儒林外史》《子不语》等作品中还能找到。了解了《念秧》背景,在欣赏这部小说时我们就可以正确理解作者防骗杜骗的初衷和劝人自律慎行的思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