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典小说
(一)小说溯源
“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篇》:“饰小说以干县令(高美之名声),其于大达亦远矣。”其时正处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士风正盛,许多士为说明自己的思想以求得王侯的接受,往往大量地使用史事、寓言、神话、民间故事等修饰自己的言论,增强表达效果。庄子认为“小说”是卑琐无价值的言谈。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此所指始近于小说。稗官是古代专给帝王述说街谈巷议、风俗故事的小官,后来称小说为稗官,泛称记载逸闻琐事的文字为稗官野史。由此可见古人所谓“小说”,应是指篇幅短小、意旨无关宏大、带有传闻性、新闻性的记载。从另一个角度说,最初的小说就有了虚构、植根于生活的特点。
小说的产生和发展有着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历史过程,一般认为最早溯源到古代的神话和历史传说。以神为中心的神话故事和以现实人物为根据的历史传说,在古代往往被涂上神异的色彩,它们是我国志怪小说的源头。此外我国先秦史书如《左传》《国语》《战国策》等,都具体记述人物的言行,先秦子书如《论语》《孟子》《庄子》等,也夹杂有不少记事成分,写出了一些思想家及其门徒的言论行为,它们都对魏晋以后记录人物琐事的小说有直接的启发和影响。正是这些古代神话、杂史、民间传说、人物轶事、寓言等文学作品,以及其他文学作品中有意无意地包含着故事性、虚构性的成分,共同构成了中国小说的源头并影响着小说的发展。在影响小说产生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史传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史书与小说,目的和性质截然不同。但中国古代史书,常在细节上运用文学手法。中国文学中叙事、描写及刻画人物形象的技巧是在史传中培养起来的,直到明清小说仍然在史传中汲取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