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学欣赏

二、第二次浪潮

字体:16+-

这是中国电影发展史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传统电影的“影戏”观念得到进一步确立,现实主义、英雄主义乃至批判现实主义都纷纷成为电影的主流创作观念。在电影表现手法、技巧和电影技术方面也都有长足的进步。与开创性的第一次浪潮相比虽然在时间跨度方面要长,而且跨越了旧中国的垮台和新中国的成立这样关键的历史转折,但这一时期的电影发展缺少实质性的突破。

(一)**期创作——战后电影

抗战胜利以后的中国社会,处在恢复和动**交相作用的复杂漩涡中,电影迅速复苏,始终和下述社会、文化及制作环境相联系。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持续8年的抗日战争终于结束。然而,中国人民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几千万无辜人民的丧生,众多家庭的残破,难以估量的巨大财产损失,人们流离失所,许多人无家可归。而迎接胜利的活下来的人们,面对的是一个创伤累累的国家,他们内心的创伤更难以一下平复。所以人们将抗战胜利称为“惨胜”,就是这种现实状况和心理状况的反映。“惨胜”的现实背景成为进步电影反映的重要内容。

在人们喘息未定、迫切期望新生活的来临时,在人民历经磨难对前景充满憧憬与希望之时,另一个痛苦的时期出现了。国民党四处派出的接收大员疯狂地搜刮财产,上演了“劫收”的丑剧。我们从《一江春水向东流》中可以看到原先在大后方大发国难财的庞浩公、张忠良们,抢上飞机去“劫收”,而原先所谓隐藏在“地下”的地痞们大张旗鼓地抢收的情境。在黑暗和混乱的现实面前,老百姓重又陷入不幸的深渊,他们不得不面对接收大员们肆无忌惮的“三洋开泰”(捧西洋,爱东洋,要现洋)和**裸的“五子登科”(抢车子,占房子,要金子,霸婊子,掠衣服料子)。这些战后丑剧暴露了国民党当局的黑暗本质,理所当然地成为战后电影的重要内容。据统计自1945年10月至1948年10月的影片有162部,其中比较有影响的影片有30余部,比如由当时著名制片公司昆仑公司出品的名片有《一江春水向东流》《三毛流浪记》《乌鸦与麻雀》《八千里路云和月》《万家灯火》;文华公司出品的《小城之春》《太太万岁》《哀乐中年》《艳阳天》;政府制片系统制作《天堂春梦》《松花江上》《幸福狂想曲》《夜店》等。总体来看战后电影是中国传统电影走向成熟的标志,现实主义以更为自觉和深入的姿态确立了自己稳固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