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作品评析

一、语言是否准确

字体:16+-

我们先看一些既显而易见,也被广泛接受的判断: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是报道社会面貌、反映现实状态的,新闻的报道是以语言为工具和媒介展开的。那么可以说,不真实的新闻是没有生命力的。导致新闻不真实的原因很多,简言之,不妨把它们分为两种。一是主观上导致的不真实。为了某种目的,就是要掩盖真实,以虚假的信息欺骗受众。二是技术上导致的不真实。主观上没有掩盖事实真相的念头,相反倒是非常想将真实状况不折不扣地呈现出来,但是其结果还是离实况相差很远。第一种不真实,可以说是种豆得豆,种瓜得瓜,不存任何疑义,也不需再做任何解释;第二种不真实,实际上就是语言表达的不准确、不到位。

由此可见,新闻的真实性很大程度上是由语言的准确性来支撑的,准确性也就成了新闻语言的首要追求目标。美国著名报人普利策对准确性的强调,是新闻史上广为人知的事例。他曾特别让人在《世界报》城市版编辑部的墙上贴了一幅标语:“精确,精确,再精确!”他认为:“新闻事业的一个最难之处就是既要保持消息的生命力,以使其受到精确和良心的约束,而不是随心所欲”,“一定要坚信准确性对报纸来说犹如贞操对妇女一样重要。”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罗伯特·赫利尔德教授在讨论电视和新媒体写作的时候,提出:“用读者不会产生误会的方式写作。即使是一处不经意的疏忽、一句模棱两可的表达或者声像材料的融合,都可能造成对故事的曲解。因为它们是不完全的、脱离语境的,它们会给你的听众带来错误的影响和关于主题的不正确的假设。”[7]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也曾指出:“新闻语言的首要要求是准确。”[8]

对新闻媒体语言使用准确性的关注与评析,可以说《咬文嚼字》杂志给我们树立了一种范例。该刊物设立了《语林漫步》《一针见血》《文章病院》《借题发挥》《追踪荧屏》等栏目,刊登讨论大众媒介在语言文字使用方面存在问题的文章。“同时,编辑部还精心组织、周密策划,在一年时间里对一类媒体进行集中的审视与批评。在2005年,《众矢之的》栏目的总标题是《“咬”定晚报不放松》,选定《北京晚报》《长沙晚报》《城市晚报》《春城晚报》《今晚晚报》《兰州晚报》《南宁晚报》《齐鲁晚报》《钱江晚报》《新民晚报》《扬子晚报》《羊城晚报》等12家晚报作为批评的目标,每月集中发表针对一家报纸的批评文章。2006年《众矢之的》栏目的总标题为《请给荧屏亮分》,接受检查的12家电视台分别是:中央电视台一套、安徽卫视、北京卫视、重庆卫视、东方卫视、广东卫视、黑龙江卫视、湖南卫视、山东卫视、四川卫视、云南卫视、浙江卫视,检查结果也是在杂志上逐月发表。”[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