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般把华丽辞藻和夸张、灵动、跳跃的文字看做是文学语言,特别强调新闻表达的是信息,语言只是表意的符号,不必过于强调和突出,只有要语言朴素浅近、通俗易懂就行了。如果有足够的语言修养,平易浅近便是一种写作中难得的天然去雕饰的境界。如果语言的修养不充分,平易浅近有时候就会流于僵硬、呆板、粗陋。了无新意,也不见生机与活力。
要分析语言是否具有活力,至少可以从两个方面切入。首先,查看是否堆积了太多的套话。套话是指一些约定俗成的现有话语,总是出现在一些特定的场合。它们原本的含义日渐丧失,传达出来的是一种宽泛性的笼统概念。比如古人在相互分别之后,喜好在书信中或者重逢后说一句:“别来无恙乎?”这只是一个一般性的问候,并不是真的打听对方有没有患病。如果真是这样,不仅问候的善意全失,而且还有唐突与冒犯的意味。现在人见面则喜欢问:“吃了吗?”这话也没有了字面上的表意功能,变成了纯粹的问候语。因为说话者并不真正关心对方是否用过餐,如果另一方说还没有吃饭,他并没有请吃饭的意思。
在实际的生活场景中使用客套话,充分发挥出了套话的现实功能,也显示了说话者的社会阅历。但是,在新闻作品篇幅有限,也就是说在引起受众注意力的机会极为稀罕的情况下,还让大量的套话充斥其间,这是非常令人惋惜的事情。它既是对有限的新闻资源的挥霍与浪费,也是对受众接受耐心的极大折磨。但是,不幸的是,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不胜枚举。有网友还对此进行了概括,下面是其中概括的部分内容:
会议总是隆重的,闭幕总是胜利的。
决议总是通过的,路线总是正确的。
班子总是团结的,决策总是英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