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已经有多年,我们必须了解,素质教育其实并不复杂,也不神秘。说到底,素质教育的核心其实就是解决好两个最重要的问题:一是如何做人;二是如何做事。做好“人”主要取决于人的个性发展状况;做好“事”则主要取决于人的智能发展状况。当然,做人和做事是不能截然分开的,所以,一个人的智能发展和个性发展也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既然如此,家长在关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从精神方面说,就必须同时关注儿童的智能和个性两方面的发展。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个性包含的内容比较多,因此,家长对孩子个性发展的影响面比较宽。因为一个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存在时间进程、运动变化、结构形式等方面的规律性,所以人的发展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侧重点。因此,家长对处于学前阶段孩子个性发展的影响,也应当有一定的侧重。从内容方面说,家长对孩子个性的影响主要应该包括对孩子情绪、情感发展的影响,对孩子品格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对孩子“自我”“自尊”“羞耻感”形成和变化的影响,对孩子兴趣爱好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对孩子需要结构建立和改变的影响等。
从影响途径和方式上说,家长对孩子个性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以家长为主营造的家庭心理环境对学前儿童个性的影响
个体接受教育的基本路径有三条:一是社会组织中有目的、有计划、有具体活动安排的教育,如幼儿园、学校、各种社会教育培训机构和各类组织中的教育培训机构所实施的教育;二是社会中有教育目的但是计划性、活动安排的针对性都不是十分具体的教育。比如,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中有意识建构的有教育意义和目的的,但计划性、针对性都不够具体的一些情境及活动,如家长给孩子买的书籍、玩具以及电视台编排的幼儿教育节目等。三是家庭和社会中那些有教育意义,但教育的作用是通过潜移默化影响实现的事由、情境和活动,如家长怎样处理与别人的矛盾、家庭气氛如何、家长在闲暇时间有哪些兴趣活动等。在家庭中,家长对学前儿童的教育主要采取上述的第二条和第三条路径。因而,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特别是良好的家庭精神环境,是家长对学前儿童施以个性影响的重要方式。家庭良好的精神环境或者说心理环境,主要包括家庭成员间的良好情感、家庭成员间的心理包容、家长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事业发展的追求以及家庭对他人的积极态度和接纳等。而一个生长在父母经常争吵、打斗的家庭环境中的儿童,其情绪很难平和,对自我的肯定也很少,对他人也很难有热情的态度,也很难对有益的活动产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