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是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为适应社会生活所表现出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也是人们为了适应社会生活所形成的符合社会传统习俗的行为方式。从发展心理学和学前教育学角度看,所谓学前儿童社会性,是指学前儿童进行社会交往、建立人际关系、掌握和遵守行为准则以及控制自身行为的心理特征。社会性发展是学前儿童健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是儿童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所以社会性发展是学前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其重要性并不比智力和语言发展的重要性小。
婴幼儿最初的生活经验和一般社会道德评价及行为习惯等,都是通过家庭获得的。在家庭中,家长的影响及教育使婴幼儿获得了最初的生活经验、社会知识、行为规范。可以说,家长是婴幼儿社会化的最早引导者、执行者。
在家庭中培养婴幼儿的社会性有一定的优越性。家长可以通过各种日常的家庭生活活动,逐渐要求孩子认同合理的社会习俗和规范,学习掌握社会所认可并接纳的行为方式,遵守各种纪律等。孩子的社交能力也与家庭环境有极大的关系,家长应该给孩子做出榜样,如与左邻右舍友好相处、与同事朋友以诚相待等,这样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才有说服力,孩子也容易接受。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如果家长教育婴幼儿要学会孝敬老人、对人有礼貌,那么自己就要真诚地孝敬老人,对他人有礼貌。另外,家长还可利用带孩子出门做客的机会,不失时机地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教育孩子与人友好相处,学习有礼貌地与人交往。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还可适当地安排孩子到家附近的商店买东西或带孩子到一些娱乐场所游戏,在孩子亲身体验请求帮助、排队买票、轮流分享等实践环节中,锻炼他们与人交往的能力和遵守社会规范的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