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五、家长对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字体:16+-

儿童的心理健康是其健康成长和人格完善的必要条件,是儿童身心和谐发展的基础。只有有了健康的心理,儿童才能按社会需要的方向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如果儿童心理发展不健康,势必会在儿童的成长道路上埋下不幸的种子,并且可能给其一生发展造成影响,甚至会使他出现人格障碍或心理疾患。所以,加强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维护和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是广大幼儿教师和家长乃至整个社会迫在眉睫的任务。

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心理健康并不是指个体没有失败、没有冲突、没有痛苦,而是指能在这些情况下自我调整,并且能够保持良好的工作效率。

通过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特别是汇总从网上查到的各种相关资料后,我们可以看到大量有关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方面的信息,在此,我们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归纳、概括,介绍给大家。

中国儿科医学专家、幼儿心理和教育专家,主要从动作、认知、情绪、意志、行为及人际关系等方面衡量幼儿的心理健康,认为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相关资料

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

动作发展正常。动作发展与脑的形态及功能的发育密切相关,儿童躯体大动作和手指精细动作的发展水平处于正常范围内是心理健康的基本条件。

认知发展正常。一定的认知能力是儿童生活与学习的重要条件,虽然儿童的认知发展存在着个体差异,但若某个儿童的认知水平明显地低于同年龄婴幼儿,且不在正常范围内,那么该儿童的认知能力是低下的,心理也是不健康的。学前期是认知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应避免因各种原因造成的脑损伤或不适宜的环境刺激,防止儿童不健康的心理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