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者在进入正式观察之前,应做必要的预备性观察。预备性观察的作用有以下几点。
一是选择和确定观察的内容和考虑适用的方法。例如,要研究幼儿的任性行为,应预先通过预备性观察,了解幼儿有关任性的行为表现,弄清该行为易于发生在什么场景,确认观察研究的对象即任性的行为类型和项目,确定操作定义和观测指标等,并将其修订完善。在预备性观察的基础上制订观察计划。
二是预先考察和了解观察的现场及环境,同时通过预备性观察,使观察者适应环境场景和要求,并熟悉观察对象,消除其反应性。
三是作为观察人员培训的手段,通过预备性观察,使观察者掌握观察方法,明了注意要点,对所要观察的行为及其类型在观察者之间取得统一认识。例如,要观察幼儿的社会交往行为,观察者要进行预备性观察,在观察中理解该行为的操作定义,确认其行为类型、表现方式等。通常要进行反复观察和讨论分析,从而对所观察行为达到一致性认识,统一观察标准,使观察结果一致可靠。利用预备性观察培训观察者的要点在于,对所要观察的行为记录得越详细越好。一般而言,观察信度是随观察次数的增加而逐步提高的。
四是建立观察的信度检验。观察信度检验也叫作观察的可靠性检验。观察信度通常是指对同一行为或现象的两个以上的观察的一致性程度。换言之,就是两个以上观察者观察同一现象的一致性程度,即相关程度。
观察信度的计算可以有以下简便的方法和步骤:
首先,每个观察者计算出每类行为出现的次数。
其次,计算出观察者之间对每类行为记录相同的次数。
再次,用观察者观察记录的行为总次数去除记录相同的次数。
最后,将结果乘以观察者的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