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前卫生学

第二节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发展

字体:16+-

情绪(emotion)情感(affection)是指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一般而言,需要得到满足,就会引起积极的情绪情感,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引起消极的情绪情感。通常情况下,我们是将情绪情感两个概念混用的,但从心理学上讲,情绪更多地和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相关,是生而有之的;而情感则更多地与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相关,是在社会交往中逐渐发展起来的。

一、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

新生儿已有原始的情绪反应。而且情绪已初步分化为积极、消极等表现,如高兴、悲伤、愤怒、厌恶等。到5~6周时,婴儿出现对人、人脸、人的笑声的特别兴趣和微笑,即社会性微笑。从4个月起,开始出现经验型恐惧(如孩子经历了在医院打针的疼痛后,一看到注射器就会恐惧而大哭,后来会发展到看到白大褂、走到医院门口就大哭)。6~8个月时,出现对最熟悉、亲近者的依恋,并随之产生对陌生人的焦虑及分离焦虑等。婴儿期是个体情绪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近1岁时,儿童表现出最初的“共情”,他们会因为看到别人哭而哭,看到别人笑而笑,这种简单的情感共鸣是高级社会情感的基础。

随着认知的发展和与人的交往,儿童积极或消极情绪的产生除了与生理需求相关外,也常常取决于是否有人和他玩耍。

1.5岁左右时,儿童产生羞愧、自豪、骄傲、内疚、同情等复杂情绪;从2岁开始,已经能够运用表情去影响别人,也逐渐掌握周围人们的表情。如摔倒后,通过哭向大人表达自己的疼痛、渴求关心;但如果大人不在身边,就会自己爬起来。3岁时儿童出现了焦虑、嫉妒等复杂情绪。

3~6岁儿童情绪的产生和变化越来越多地与社会性需求是否得到满足相联系。幼儿情绪变得更加丰富和深刻,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如对父母的依恋,对小伙伴的喜爱等都比较稳定。情绪的控制力也在发展,婴儿期会因为别的小朋友哭泣而诱发自己的哭泣,到幼儿初期也会因为别的孩子大叫自己也跟着叫嚷,到幼儿中晚期儿童能够初步控制自己情绪的外部表现,比如摔一跤时能忍住不哭。5岁以后,幼儿的情绪表现就有较高社会化了。